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4月24-2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召开,来自中、美、英、德、澳、日、韩等国家的1400余位嘉宾到场参会。大会共邀请140余位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产业热点话题,发表了一系列精彩演讲,中国储能网将向读者传递本次大会最具价值的声音。
大会期间,广东鸿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世民,在“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专场”,以《浅谈动力电池设备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为题发表演讲,现将演讲主要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广东鸿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世民
喻世民:尊敬的各位领导,辛苦大家了。谢谢给我们鸿宝一个机会做介绍,下面有很多是我们的客户也有很多是我们的朋友,感谢大家。
下面针对动力电池设备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先简单说一下目前设备的普遍现象,第二个是设计的方向和理念。第三个是鸿宝科技的简介,再谈一下鸿宝智能转型与升级未来的现状和现在已经实现的东西。
第一部分,设备的普遍现象,还有动力电池目前的普遍现象。动力电池目前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大巴等一些移动交通工具,这些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产能、生产效率和品质的要求很高,但是现在整个电池性能方面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高性能,跟我们理想中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目前设备也还没有做到整个电池制作环节的追踪绑定,导致现在电池质量控制水平比较差,电池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和追踪留下了不少隐患。从而形成了“高端电池产能不足,低端电池产能过剩”的现状。
目前的设备状况:设备单机半自动化比较普遍,落后的装备也是造成现在目前动力电池没有做好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装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部分,我们鸿宝的设计方向及理念,这是我们目前已经实现自动化的锂电池生产线,整个生产线里只需要四到五个人就可以把后端全部完成了,通过智能生产线的制造,提升了电池品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少了,人的呼吸导致环境里面空气水分增加,所以把水分降低下来以后电池性能很快就上去了,水分是电池的天敌,所以你想实现电池的升级就必须走自动化道路,把整个空气环境做好才能把电池做得好。原来单机半自动的自动化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想实现装配段智能化集成,就是要集成物联网、ERP,通过机器人把智能化的单机全部连起来,集成为全自动物流,然后实现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有五大特点,就是互联、数据、集成、创新、转型,我就这五大特点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实现互联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以及智能工厂可以自由的动态的组合以满足不同变化的制造需求,实现互联。
第二个智能制造的特点就是数据,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连接无处不在的时候,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处不在,我们有很多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供应链数据、生产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等等,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带来了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和更精准决策,同时带来了更高研发生产效率以及更低的运营成本。
第三大特点就是集成,中国制造2025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纵向、横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将来的端对端集成就是说消费者想要什么东西从网上直接可以下一个指令,制造工厂通过他的个性需求来实现端对端的消费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整体发展的趋势当然要实现,同时这个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很长远的历程。
第四个特点是创新。创新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还有组织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包括:生产技术的创新、开发新技术或者引进已有先进的技术;产品创新就是指创造某种新产品或者对某个新的或老的产品进行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切的关系又有着不同的区别,一般来说运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同样的产品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产品创新侧重于商业,设计行为具有成果特征,技术创新关注的主要是过程特征,往往表现更加内在的,产品创新包含技术创新一部分,也包含商业创新和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可能并不能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比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人工消耗,或者提高作业的速度。第三个模式创新,模式创新会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颠覆从电机工业革命时代形成的标志化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方式,流程化的设计会被分布式的发展所替代。流程化的设计会被新的整合方式所替代,从过去人脑分析判断加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转变为机器分析判断加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业态创新就是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最新的经营技术、经营手段来取代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由此创造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形态去面向不同的客户或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组织创新,很多企业利用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企业组织的再造,现有的组织体系将会被改变,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组织模式将来一定会出现,这也是趋势。
智能制造第五大特点是转型,就是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方面的转型,还有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第三个转型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有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就是以前会以廉价劳动力、大规模资本投入来驱动行业发展,现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带来产业链开发创新,带来了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不断的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激发整个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加快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这是一个制造业未来的转型。
鸿宝科技的设计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加服务体系,而我们优秀产品的基础是由下面九大产品设计理念来支撑的。第一个是IE工业工程,第二是精益生产,第三是PDI设计模式。为什么第一是IE工业工程和精益生产呢?欧洲那边的工业工程已经是上百年的工业技术了,而我们中国的工业技术也只是最近30年改革开放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在IE工业工程基础上还是很薄弱的;精益生产是日本传来的,所以在这两块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个短板,根基也不深,所以中国整体智能装备这一块比较薄弱,向高端突破很难,所以说我们要更加努力,努力向高端突破。工业工程就是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精益生产就是把浪费消除掉;PDI设计把80%的资本投入到前期规划里面,20%在制造,让后面制造的一次性合格率快速实现。第四个是柔性设计,第五个是互联网工具,第六是工业美学。柔性设计就是等于产品兼容、功能模块、产品缓存再加上不停机换料。互联网工具就是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联系起来,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客户,客户也通过互联网工具把信息反馈给我们,从而实现远程监控、数据采集、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升级与服务。第七个是定制化服务,我们把客户的意见收集给我们的团队,然后通过加工、制造、运营、升级、创造、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同时反馈客户的使用信息给我们的团队。第八个是工匠精神,这是我们的重点,工匠的匠字里面体现出:在某一个固定领域里的精益求精,同时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创新精神。当你想到创新肯定想到抄袭,为什么呢?因为创新是很难的,所以只能先学抄袭,然后超过,只有具备了超过和抄袭的东西才能创新,实现真正创新、升级才能改善这个行业,不管是哪个国家和行业都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说抄袭不可怕,怕的是抄袭还比不上别人;如果抄袭能超过别人的话这也是进步,目前的中国我认为要走这一步。
接下来是鸿宝科技的简介,公司始创于1999年,现拥有寮步、东城两处工厂共600余人的员工,研发工程师100余人,售后服务工程师30余人,品质管控30余人,200多台精密加工和检测设备,享有170多项专利,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与韩国三星、日本索尼、比亚迪、光宇集团等200多家知名企业有长期合作。最后,关于鸿宝科技目前拥有的技术及未来我们的想法,请大家欣赏视频,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