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特高压工程建设历程扫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2-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锐意进取的征程,总是经历探索与艰难;梦想点燃的轨迹,必定凝聚热血与力量。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科技创新系统: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线路长达640千米,穿越3省7市,近20个县级行政区,线长、点多、面广。工程历时4年时间,启用了数千名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投入施工建设,召开过上千次学术研讨会议,这在中国科技史上前所未有。

  面对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的特殊命题,要在这一整个设计、制造、建设及系统调试运行的过程之中实现零缺陷,可谓千难万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中国电力人团结一心、协同作战,用热血与力量铸就中国动力之梦。这种力量,镌刻着诚信的品质,背负起责任的担当,迸发出创新的活力,书写成奉献的篇章。

  产学研用攻关共赢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特高压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各方力量的空前汇聚。以往不同的利益群体,因坚守着同一个目标,兼收并蓄,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发初期,我们采取了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有机协同创新的模式,这是我们能够突破的关键之一。”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回忆攻关历程时说,“产学研用模式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主导,它既有科研力量,又是用户,所以有动力,也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来支撑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电力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是两大行业,不同的行业有各自的利益坚持。特高压输电所用的设备在世界上都是全新的,没有可供借鉴的产品和技术、经验或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牵引,令这两大行业完美融合。

  “在研发中,我们让不同的制造厂研制  同样的设备。在专家团队里对各厂交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诊断、设计,再由制造厂制造,顺利做到知识、经验甚至成果共享。”陈维江说。

  本次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50位完成人及30家主要完成单位是特高压开拓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杰出代表。而这背后,承载着来自国内科研、设计、制造、高校等方面近5万人在项目研发和建设中的热忱参与,国内电力、机械行业100余家单位的艰辛付出。

  建设运行协同奋战

  “能够参与特高压建设,是我们送变电人的光荣,再怎么苦,再怎么难,也一定要把它攻下来!”这是湖南送变电公司总工周孚民的话,也是所有建设者的心声。如果说,前期的科研设计如同安澜的大川,静水微澜、默运潜移,那么进入建设运行阶段的特高压战场就如同奔腾的湍濑,慷慨激昂、气干云霄。来自全国的500多家施工单位,铺开了一场规模超前的建设“大会战”。

  2007年冬天,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全国。作为晋东南变电站的项目经理,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让贺虎提高了警惕。“混凝土要在5摄氏度以上的条件才能凝结,所以我们给混凝土浇筑基础盖了暖房,生炉子加温。”贺虎回忆,开春前的5个月里,400多个炉子在工地33个作业面“上岗”,为项目如期完工立下汗马功劳。来自不同单位的建设者共同协作、保驾护航,崎岖的道路、险恶的地势也挡不住建设者们前行的步伐。他们的身影,像一枚枚钉子,已深深敲入我国特高压发展的整条来路;他们流下的汗水,已化作殷殷福田,滋润了特高压工程脚下的土地。

  “这段时间,天天都在100多米高的塔上施工。为了不耽误工作,午饭都是用绳子吊上来吃的,苦累自知。可是站在塔上,看着这么宏伟壮观的工程,衔嵩山,接黄河,心中豪气顿生,万里山河都写进了胸怀。”安徽送变电公司高空作业员工张成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后方物资保驾护航

  “时刻牢记肩负的重担和神圣使命,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工程沿线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等困难,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全力推进哈郑工程物资供应保障各项工作,按时优质完成任务,确保工程目标圆满实现。”2012年8月14日,在哈密南-郑州特高压工程物资供应保障誓师大会上,国家电网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发出响亮号召。

  2012年12月14日17时,随着最后一车铁塔的发运,物资供应项目部全体人员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场景一一在眼前浮现:由国家电网物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队开展工程现场物资供应踏勘工作,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信息;在京组织召开哈郑工程铁塔供货动员交底会;哈密南-郑州特高压工程首批铁塔从安徽合肥顺利发运;参加直流建设部在哈密换流站现场组织召开的现场建设协调会……接到一线传来的信息,物资供应项目部的冷东明脸上露出了笑容:“战士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了后方的保驾护航,前方的建设生产才能有保障。” 地方政府和沿线人民群众也对特高压工程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相继成立了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晋东南、南阳、荆门分别成立了现场施工指挥部,代表当地政府全力解决特高压工程项目遇到的大小问题。从线路选址到基站征地到住户拆迁一系列棘手事务,地方政府一马当先,为特高压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后勤保障。

  在特高压从构想到诞生再到茁壮成长的漫长路途中,这些故事,只不过是特高压团队的细小点滴。然而,正是这些点滴,汇成了众志成城的力量。团结协作,是特高压成长密码的重要注解。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工程建设 历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