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桑顿李海波: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管理关键技术开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7-05-09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4月24-2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苏州香格里拉酒店圆满召开,来自中、美、英、德、澳、日、韩等国家的1400余位嘉宾到场参会。大会共邀请140余位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产业热点话题,发表了一系列精彩演讲,中国储能网将向读者传递本次大会最具价值的声音。

大会期间,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李海波先生在“储能电站暨微电网专场”,以《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管理关键技术开发》为题发表演讲,现将演讲主要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李海波:我演讲的题目是《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管理关键技术开发》,首先介绍一下技术背景,然后开发流程以及关键技术。现在的电池储能系统对经济可行性可能是最敏感的,再就是安全的挑战,第三个就是系统复杂带来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它的维护。第四是单体电芯的一致性和环境的适应性带来的寿命衰减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分解从电芯开始,接下来是PACK,再到储能集装箱,再到储能电站,这个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排在前面的,电芯是低成本,对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要市场化,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在成本上我们是要在技术上进行大力的开发的。

第二是长寿命,第三是电芯一致性,最后是安全和能量密度。电芯的一二三项都是跟成本相关的。长寿命也是跟成本相关的。在PACK这块,高压电器,它的安全这块因为是涉及到高压的一个体系,所以安全这块我把它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是低成本以及标准化的更新,还有系统的能量密度,后来我会讲为什么把能量密度放到这里面来。

集装箱进行分解,就是机构、PCS、EMS低成本、标准化、故障追溯。

我们在储能系统开发上,如果这些基础条件满足的话,我们在大规模应用上,在市场开拓上,应该是比较适应的。

在里我做了一个标准的设计开发流程,这个其实是借鉴其他产品开发的流程来做的,从方案设计到方案细,以及测试到系统调试。在这里我列出了几个关键技术点第一是低成本的系统集成开发技术,因为我们现在储能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集成,在这样的系统下进行开发首先要对成本进行分解,然后找到各种各样的设计点,再找到设计点,同时简约化设计。第二是长寿命,首先是对电芯的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的要求,然后是对一致性的要求,然后对环境温度和充放电深度的要求,第三是标准化的开发,这个也是主要体现在成本上,接下来是成组效率的提升,以及能量密度的提升,还有安全性,最后是智能网联的方向

这么几个关键技术,因为我主要是提出来,然后具体的方案可能在这里不讨论了,我只是把它先提出来。首先我讲一下低成本的PACK、垫片以及制造这块。

现在的储能,BMS成本占比较大,目前是十几个点的比例,最大的成本就是电芯,占了将近50%的比例,所以我们如果要进行低成本的储能系统的开发,电芯首当其冲要去降成本。电芯怎么去降呢,这边是电芯的分解,这几大主材,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还有单体,正极材料占了比较大的比,然后是电解液跟隔膜,正极材料怎么去降,我们在设计储能专用的电芯的时候,要区别于动力电池的电芯,因为储能电池电芯并没有像动力电芯那么严的要求,它的技术要求会低一点。这样的话我们要如何避免形成过设计?在正极材料这块,我们可以有一些技术方向以及负极材料。隔膜也可以不用陶瓷隔膜,单体容量这块把它拎出来是因为锂电池做储能应用,在行业内都是形成共识了,做的越大越好。

电芯成本降完了以后就到了PACK这块,BMS现在有点贵,怎么样把这块成本降下来,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个。这种BMS跟车的BMS是不一样的,因为车很多要求车硅级的芯片,但是储能用工业级的就OK。然后是PCS,成本也是偏高的,EMS以及电池模组这块,成本比重不是那么大,但是这几块实际上是有比较大的降价空间,通过计算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再一个是低成本的制造。

电芯方面,如果是自动化制造,一致性好,在配组的时候成功性就比较高,如果一致性比较差,分布范围比较大,为了保证它电量的要求,就会以最低的电量去配,结果就很容易形成多配电量的情况出现。比如说客户可能只要200度电,你可能给他配了205度电,那多配了几度电,这个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所以设计的时候刚刚好,这是我们所要掌握的一个度。规避系统过设计,这是系统这一块,设计上的降成本。

再就是零部件的简化设计。系统涉及的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又大,那你如何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将零部件的个数降低,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到了寿命这一块,这是电芯的寿命,做过电芯的大家都知道,电极膜天的多孔结构设计,对膜片的寿命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因为里面的黏结剂还有导电剂,它对膜片的多孔结构,它的强度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如果你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多次循环,它的膜片如果发生了脱落,会直接导致它的寿命衰减。

第二是电解液体系,以及它的电化学反应界面的设计,主要是SA膜方面的设计。

第三是电芯结构,和它的装配工艺。电芯结构这种多层复合结构,对于寿命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个是合理的充放电制度,这个在我们做系统设计的时候,你可能为了保证它的寿命,电量会多配一点,在保证正常的充放电过程中间,放电深度不用达到每次都90%以上。这个就到了PACK这块了,PACK的寿命跟高效的配组是很相关的,就是我刚刚讲的电池的一致性。再接下来就是热管理,环境适应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这块的内容,包括我们的均衡管理。均衡做了之后寿命会有所延长的。

接下来就是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有一个原则,将所有能够进行标准化设计的结构和零部件进行标准化,包括里面的铜牌,线束,如果你做到标准化了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的话你在PACK或者电芯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会比较高。因为你的设计是统一的,那就说明你的模组,你的电池柜,电池架都是标准化的,你在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是可以统一来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独的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这里标了很多电器的连接,电池架,PCS、EMS,所有的只要是能够进行标准化设计的,都是建议进行标准化设计,这样的话不光是我们的设计研发成本有很大的降低,还有制造成本。

接下来是储存效果的讨论,电芯的充放电效率这块,我也做了一个单独一页来说明。

在这里再讲一下为什么要提能量密度,在储能这块它跟动力电池是不一样的,储能是讲究体积能量密度,那就是说在有限的空间内,我要装更多的电量。储能这块的电芯更多的是体积能量密度,跟消费性电子是比较类似的。第二个,我们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在空间优化上要尽量做到紧凑。这样的话你在相同的电量下,有可能会减少你集装箱的个数,你只要减少一个集装箱,你你这个集装箱里面的电芯零部件,包括箱体也就少了一个,但是你的电量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你的成本下降是很明显的。

这个也是听说韩国的一些企业,他们是用高能量密度的电芯,在国外跟人家市场竞争的时候,提出这个概念,就是能量密度高的话,它的竞争力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

安全,大家讲的太多了,我稍微分了一下,一个是安全设计,还有一个是安全管理。实际上BMS、EMS是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电化学、热、电气这块都是设计的一些安全,这块大家谈的都比较多,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必须保障的。

再讲一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储能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大家也比较熟悉了,这个趋势肯定是很明显的,在微网体系里面,在储能系统会是一个重要的中心,连接上下游、 BMS、电池、云平台四大功能。在云平台这一块,储能系统除了跟互联网相结合以外,跟大数据,跟互联网结合以外,电池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以形成一个云平台,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全生命周期之内,去监控电池的走向。如果电池在储能用完了之后,梯次利用或者回收,那我怎么样去监控这个电池,这是我们在这个的探索。包括它的回收利用,送到拆解厂去拆截,怎么定位、跟踪,找到这个电池,这也是我们在做的一个工作。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桑顿新能源的布局,这是桑顿新能源的全产业链,从前躯体开始,正极材料,再到金属,到回收,再到动力电池、电池系统、云平台,以云平台为主,在全生命周期来追踪电池的走向,再到车、储能系统,一个全产业链的闭环。

这是桑顿在储能和梯次利用这块的想法和摸索,包括不拆解和少拆解,梯次利用BMS系统,还有分充合放技术,以及工业建筑供电。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发言人简介:

李海波,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在汽车车身材料和板料加工成形、电池电芯、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经验。现在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一职,带领公司团队,致力于电池系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桑顿 储能 梯次利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