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特高压技术是“硬创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8日下午,政协科技界委员开放团组讨论。在会议间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愉快地接受了《亮报》记者的采访。

  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郭华东特别认同一句话:“要让国际听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声音。科技成果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在享受西方高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郭华东对记者说:“特高压技术的创新是"硬创新",代表着我国电力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是实实在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先进技术。”

  “在掌握"硬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软创新"。何谓"软创新"?标准!”郭华东伸出一根手指对记者说:“创新要走在源头上,抓住话语权,只有掌握了标准,所有的技术才会在这个框架下来做。这才是核心。”他指着记者用的某品牌手机说:“你看,这个品牌现在就是国际公认的手机标准。”

  当记者谈到特高压项目已经获得多项专利,我国正在主导编制特高压相关国际标准时,郭华东微笑着对记者说:“得标准者得天下。”

  创新才能驱动发展,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强调,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产业进步的基础,培养人才一定要重视“引进来”和“走出去”。

  “要用国际化战略的眼光培养人才,在很多领域,国际上都拥有高精尖的人才,我们应该将他们"引进来",而同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的科技人才也有了相当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多支持他们"走出去",让国内人才不仅在国内有所建树,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郭华东告诉记者。

  那么,如何推动科技人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郭华东有自己的看法:“培养高端科技人才,要用全球的视野来谋划。这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郭华东举例说:“比如,在出国和入境的审批上,可以给予简化,在这一点上,我国还需要与国际接轨。我认识很多国外的科研人员,他们如果得知要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马上就能拎包上飞机,不需要那么多繁冗的审批。”

  除此之外,郭华东还补充,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还应给予适当的薪酬待遇。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技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