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电化学电池技术是当前储能行业一大增长点。铅炭电池性价比高,初步商业化已实现;锂电产能扩张推动成本快速下降,储能经济性渐强。液流、钠硫成本高,技术待突破。
摘要:
铅炭性价比优势显著,市场前景看好。铅炭技术可将普通铅酸电池的3-4 倍,循环寿命提升至其6 倍,充电速度可提高8 倍,而其生产成本仅比普通铅酸电池增加30-40%,性价比极高。当前铅蓄电池行业已形成“原料-生产-应用-回收”循环产业链,铅炭储能技术以此为依托,已在多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应用,市场前景看好。
锂电产业发展快,成本下降推动储能应用。锂电电芯产业规模超2000亿,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近三年来锂电池成本已下降50%以上。当前主流锂电池厂商产能仍在高速扩张,伴随电极技术进步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预计未来5 年锂电池成本仍将保持15-20%年降幅,锂电储能成本也将进入商业化区间。
锂电技术是电化学储能主流。锂电储能在多种应用领域都具有技术经济性优势,目前全球相关项目装机规模约占总容量的50%,远超其他储能技术。储能应用更注重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当前磷酸铁锂、钛酸锂技术较为适用,未来先进负极技术、电解质技术将成循环寿命提升关键。
液流电池体系繁多,全钒、锌溴是主流。液流电池循环性能好,容量和功率可独立调节,适合规模化储能。国内全钒体系研究较多,但隔膜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偏高。锌溴成本相对低,技术仍受国外垄断。单液流电池无需隔膜,是未来液流电池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钠硫储能性能好,国内短期难推广。钠硫电池在国外已有较成熟应用,但核心技术受日本垄断,国内短期难以推广。由于其工作温度较高,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