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动力电池降价 圆柱电池首当其冲

作者:易蒙 来源:动力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7-05-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受去年年底补贴政策调整影响,电池比能量的标准提高后,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忙于调整电池配方、过强检。导致一季度整个电池行业呈现较为“低迷”的状态。

近日,凯恩股份(002012)公告称,公司拟以向深圳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发行股份为对价,收购卓能全部股份或控股权。据业内数据统计,目前已有6家18650企业被资方收购或拟收购。

圆柱电池企业纷纷被收购,一方面表现了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下,动力电池市场潜力大,受资本市场追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18650企业在新一轮市场化转型的大潮中,首当其冲。

不可否认,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普遍面临着两大现实困境,一是补贴退坡后和3万公里补贴标准下,资金回收周期变长;二是上游材料涨价、下游整车厂要求降价。但是为何圆柱电池所受到的冲击远远超过软包和方形电池?究其原因,在于其有别于其他电池的特性。以下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行业依存度低。东风扬子江汽车总工程师雷洪钧指出,电池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并非难事,仅需要在配方层面加以改进即可,基本没有什么成本增加的环节。显然在大多数整车厂看来,动力电池降价势在必行。

在谈判桌上,圆柱电池工艺成熟,产品差异化小,可替换性强的特点,导致圆柱企业在议价中失去主动权;而软包电池和方形电池的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凭借与整车厂的高依存度,在议价中往往能够保障足够利益。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监杨琦认为,由于圆柱电池循环性能较弱、差异化小,所以圆柱电池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

其次是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呈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圆柱电池领域表现尤为突出。18650电池作为最早、最成熟、最稳定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获取成本较低,市场准入门槛低。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下,跨行业企业纷纷布局动力电池产业,圆柱电池自然成为最优选择,而这些缺乏技术储备的公司往往满足于低端产能,圆柱企业良莠不齐的现状,深化了圆柱电池低端产能过剩的现象。

目前,电池成本已经出现下降趋势,今年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5%~20%。不可否认,行业要发展,动力电池就必须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价格,但整车厂不给电池企业时间进行调整的方式,对行业的的伤害值得警惕。

电池的产品性能不光体现在电池能量密度,同时也体现在电池循环、安全、充电时间等方面,成本压的过低,虽然能短期内达到要求,但企业势必迫于无奈需要牺牲某些性能。

对于所谓电池成本在半年内即能够大幅降低的说法,魏银仓表示:“真正搞研发、造汽车的企业不可能那么快提升产量、降低成本,但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补贴打价格战、钻法律的空子,才会有大幅的降成本。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