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国际太阳能公司接连倒闭 折射全球光伏产业困局

作者:杨舒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7-05-19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欧洲最大光伏企业、德国太阳能业界龙头老大“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近日宣布破产。

就破产原因,其在官网上的声明相当简单,称:“SolarworldAG管理委员会经过很多努力,但不幸没有拯救业绩持续下滑的公司,现在公司负债累累,不得不向法庭申请走破产程序。”但其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弗朗克·阿斯贝克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却直接将导致公司破产的责任甩给了中国企业。他说:“中国生产商的‘非法低价倾销’导致公司破产。”

不过市场机构并没有买账,纷纷指出,全球光伏组件平均生产成本是每瓦0.34欧元,而Solarworl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则达到了每瓦0.46欧元,毫无竞争力可言。

事实上,Solarworld破产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国际太阳能公司接连倒闭折射出的全球光伏产业困局才是更需要警惕的。

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近几年全球光伏产业都不太景气,哪怕是备受欧美企业‘指责’的中国光伏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可以去看看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股价,比产业高峰时期跌了多少就一目了然了。”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能源及公用事业战略咨询业务负责人单小虎对记者表示。

单小虎和卓创咨询新能源分析师冯海城一致认为目前困扰全球光伏产业的问题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冯海城告诉记者,全球减排背景和各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导致光伏产业大量上马新项目,可是当企业在上游跟风大量投资时,下游的产能消化渠道却没有得到相应拓宽,供需端就此失衡。

单小虎也表示,光伏行业产能的消化是需要条件的,既需要政府政策和补贴支持,也需要并网等技术支持,然而资本和资金却始终集中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更复杂、周期更长、回报率有限的产业链下游则鲜人问津。

此外,冯海城补充说,再加上全球经济在危机后始终难以实现全面复苏,企业开工有限,工业用电量需求也难以增加,使得光伏行业用电需求进一步萎缩。

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德国都是全球光伏产业的龙头,全球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然而2008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上马光伏项目,强大竞争格局下的德国光伏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从2013年底开始,德国太阳能产业拥有不超过5000个工作岗位。昔日的全球光伏业巨头德国光伏产业几乎全面破产。2011年德国光伏龙头企业QCell宣告破产,被韩华收购,之后Solon、太阳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也陆续宣告破产。博世和西门子则卖掉或停止了太阳能业务。如今唯一幸存的大公司SolarWorld也宣告破产。

中国市场暂时安全

既然产能过程是全行业性的,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发展是否还安全呢?毕竟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容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为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对此,单小虎分析,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之所以增速明显,主要是因为当年国家对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和补贴的政策调整下引发抢装潮,并非是中国企业头脑发热蜂拥投资的产物。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冯海城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对行业前景和自身水平都有了很理性的认知,也逐渐明确了产能过剩背景下光伏行业所面临的困局,好在中国光伏市场还具备欧美光伏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中国光伏市场暂时还不会受到全球光伏产业洗牌的冲击,还算安全。

单小虎就指出,中国光伏市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因为中国产业发展偏爱产业园和集群模式,这正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最佳的应用模式。而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投入小,回报快,非常利于光伏企业维持资金链畅通。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