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中国需要新能源的“好车”“泛90后”是消费主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7-05-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安庆衡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下称“新创峰会”)上透露,国内新创汽车企业已有200家左右,到目前为止,获得审批的新能源汽车仅仅14家。

这些新创企业又无一例外将电动车作为其产品。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即将推向市场的同时,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电动车,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在新创峰会上,云度新能源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林密、J.D.POWER亚太公司产品质量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季申、威马汽车战略规划高级副总裁陆斌对此进行了探讨。

中国需要新能源的“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汽车还是消费品,作为消费品就要考虑用户在哪里,用户的想法在哪里,到底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现状是怎么样的?到底市场未来会有怎么样的发展?

林密:中国消费者需要好车、买得起、触摸得到,同时给人带来惊喜的车。传统相机向数码相机做转换时,因为数码相机可以回放,可以看这张照片拍得好不好,可以删掉,传统CIT彩电向平板彩电做转换时,因为平板电视可以做得足够大、足够薄,放在客厅里面比较有面子。

传统车向电动车转换时,必须给消费者带来传统车所无法满足的某些东西,加速的质感,不需要变速箱的畅快性,以及车身的静音和更丰富的智能互联的功能。这些需求全部累加下去,我认为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是10万-30万左右的电动车。至于是哪个价格具体区间,可能根据各个企业的战略和布局,在这个价格区间内一字排开。当然,晚一点我们也可以谈论哪种车型更受欢迎。

蔡明:J.D.Power在行业里面做了很多调研,我们发现客户对于电动车的抱怨,反而是在三电方面并没有排在很高位置,客户抱怨最多的是空调制冷不够,异响、噪音、空间不够大等等。客户买了电动车以后,会用车价和传统车去比对,这时候觉得电动车内装材质高档次不够,密封性能不够,噪音大,这些希望值不会因为是电动车而降低。我们做电动车,首先要把它做成一个车,做成一款好车,其次才是一款好的电动车。

“泛90后”将成为新能源车消费主力

《21世纪》:互联网概念就是即插即用,以及可延展性,这也是90后非常喜欢的功能。同样的话题,电动汽车消费群体的主要针对90后吗?

季申:随着90后慢慢成长,将会成为我们电动汽车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他们出生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习惯了被当作用户的思维存在。

陆斌:接受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年龄跨度是很大的,但相对集中的还是在90后,如果纯粹讲中国90后,再把90后理念扩展一下影响到80后,乃至00后,这个泛90后可以影响到4亿人群,也就是说中国有4亿人群,这个市场光靠一家两家,甚至于三家、四家企业不可能覆盖,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做这个市场。

陆斌:我们曾走访了两类人群,第一类是正在使用现在电动车的人群,还有一类是去4S店看电动车,但是没有下购买决定的人群。消费者在未来两年里,需要的车可能就非常简单,有一些智能化的要求,但是首先得满足续航里程大、质量好一点,他愿意支付的花费区间也比较明确。

《21世纪》:前几年中国市场发生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车子越做越大,轿车越来越少了,SUV越来越多了,很多新创企业第一款车都定义为电动SUV,这是不是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风口?

林密:云度可能还不一样,我们在今年上两款SUV产品,此外未来规划四款产品也全是SUV。云度品牌的slogan就是专注纯电动SUV,我们认为SUV市场足够让一个新的品牌存活,以及让大家记住、更深刻。在SUV领域,国内有长城、欧洲有路虎、美国有吉普。

陆斌:中国市场从2010年之后,就没有一个新的轿车车型在中国成功过。不是这些车造得不好,而是中国的消费者在用车需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十年前,中国用户使用汽车在商务上的需求是一半以上,也就是轿车作为商务需求的首选。去年中国SUV已经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40%以上,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对我们来说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SUV也切了很多块,每一块切出来都足够大,没有一家能做得完。大家往SUV方向去是对的,而且也欢迎大家都去做这个市场,才能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