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通过近期在网上学习智能电网的相关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加深、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监测的日趋严格,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电力网络与市场和用户的交互越来越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电网,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智能电网的提出,使人们能够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以符合不断变化的要求。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电网的性能特征界定了它异于其他形式电网建设方案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愈——稳定可靠。自愈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功能,指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实现电力网络中存在问题元器件的隔离或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最小化或避免用户的供电中断。通过进行连续的评估自测,智能电网可以检测、分析、响应、甚至恢复电力元件或局部网络的异常运行。
(2)安全——抵御攻击。无论是物理系统还是计算机遭到外部攻击,智能电网均能有效抵御由此造成的对电力系统本身的攻击伤害以及对其他领域形成的伤害;一旦发生中断,也能很快恢复运行。
(3)兼容——发电资源。传统电力网络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的,通过在电源互联领域引入类似于计算机中“即插即用”技术(尤其是分布式发电资源),电网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发电,甚至是储能装置。
(4)交互——电力用户。电网运行中与用户设备和行为进行交互,将其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使电力用户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收益。
(5)协调——电力市场。与批发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6)高效——资产优化。引入最先进的IT和监控技术优化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提高单个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实现网络运行和扩容的优化,降低它的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
(7)优质——电能质量。在数字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8)集成——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监视、控制、维护、能量管理( EMS)、配电管理(DMS)、市场运营(MOS)、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和其他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并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业务集成。
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已步入成熟期,输电网架构变化很小,电网发展趋于平稳,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力供应及冗余储备趋向平衡。出于体制和利益需求,他们最为关注的是停电时间最小化和市场效益最大化。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经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
相比较国外注重电力市场完善改革而言,中国电网面临的头号挑战是如何保证大规模输电网运行的安全、优质、高效和环保。由于我国的资源负荷分布不平衡,需要把西部的能源高效经济地运送到东部负荷区去,所以我国的智能电网是建立在特高压建设基础上的坚强的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
以上就是通过几天的学习所了解的智能电网的知识和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完善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将所学的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