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13日,“2017年度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牵头并组织,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租赁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支持。活动期间,调研团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上海、江苏、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10余省市开展深入调研,近距离了解企业需求,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6月13日上午,调研团第一站来到了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葛洲坝中科”),了解压缩空气储能的发展状况。葛洲坝中科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业推广,在供给侧提供储能解决方案。
葛洲坝中科的常务副总张正秋表示:“北京是属于研发的一块,公司在武汉已经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占地1500亩,其中300至400亩地将用于储能。”
跟据葛洲坝中科总监王磊的介绍,其建成的1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压缩机系统、膨胀机系统、高压储气系统和压缩热回收系统,前两个事是固定的设备,后两个属于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的设备。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指出:“空气压缩储能在效率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在安全性、项目规划上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其他储能方式所不具备的。”
此外,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陈永翀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陈永翀教授认为:“葛洲坝中科的压缩空气储能相比国外更加独立,除了空气外并没有补燃气,这可能对于系统的效率提高产生影响。此外,对于其他的储能同样有所启示的是成本核算方面,尤其是在做大型储能的时候,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过程。”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陈永翀(左一)与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正秋(左二)讨论交流
诚然,储能行业需要在研发上不断地投入,但是作为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同样需要盈利。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工程师楚攀提到一种模式:“如果葛洲坝中科在压缩空气储能上长期投入,可以考虑通过技术输出获得收益,而不仅仅是通过储能项目来盈利。”
空气压缩储能属于物理储能,而化学储能作为另一大类储能技术路线,同样有许多的公司在进行研究和开发,这其中就包括专注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十年之久的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能”)。
6月13日下午,调研团来到了位于通州的普能,与公司的技术和市场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据悉,普能成立于2007年1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提供兆瓦级商用液流储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普能的制造基地位于北京,产能达到100MW,主要的业务是为电网和新能源提供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大容量储能解决方案。
刘勇则表示:“提到储能,普能是走在最前面的企业,在储能行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行业里最有发言权。”
普能公司向调研团代表介绍技术路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左一)、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委员会专职委员王伟化博士(左二)、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陈永翀(左三)
普能公司的匡桢仁介绍了普能的技术路线,并对储能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将储能真正纳入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环节中;对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建立储能与电网、新能源发电相关联的鼓励性政策,推动储能逐步扩大应用面;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以同等条件参与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关、基础项目建设等活动。”
来自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委员会专职委员王伟化博士谈了自己的看法:“储能需要不同的技术路线,应用于不同的边界条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经济性是很重要的,能否偿还贷款,也就说具备经济性才可以扩大它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
陈永翀认为:“普能如果想要获得突破,或者涅槃重生,需要具备一些新的东西,我们希望看到普能在技术上能够具备一些新的东西。”
更多关于巡回调研的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储能网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