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即使新建外送通道促进新能源消纳,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的弃风弃光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日前发布的《西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运行监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通过模拟评估,2020年西北各省(区)依然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其中,甘肃和新疆即使考虑了新建直流工程以利于新能源外送消纳,弃风弃光率预计仍将超过20%,消纳压力较大。若不考虑新建直流工程,2020年甘肃的弃风和弃光率将攀升至41.9%和49.1%。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发展部副主任张正陵曾表示,在加快调峰能力建设、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所有措施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弃风弃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2020年弃风弃光率均可控制在5%以内(注:指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但从西北能监局预测的数据看,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极大挑战。
《报告》称,除陕西外,西北区域其余四省(区)的新能源规划装机规模都已经超过了系统可以正常消纳的范围,部分省份的弃风弃光情况理论上已经不允许在2020年以前再新增新能源装机。例如,甘肃省即使2015年之后不再新增风电装机,也很难保证将弃风率控制在5%。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此前表示,2015年的弃风电量合计约35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元,这意味着全年的弃风损失几乎抵消了2015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报告》还建议,在科学利用输电通道、尽可能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的同时,要采取措施深度挖掘常规机组的调峰潜力,尤其是自备电厂和在供暖期供热机组调节能力;尽快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地方政府三大主体提出约束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