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刘坚博士参加了在“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主题下的“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分议题讨论。刘坚首先介绍了全球可再生能源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并就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储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陈述。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今天我要汇报的是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储能,首先看一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近几年的发展现状,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光伏撞击能量超过1亿千瓦,中国的光伏装机能量已经是7千万千瓦,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越来越大,他当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可再生能源波动和电网调动的问题,负荷很难预测是不稳定的波动,现有的电源,包括煤电是不平稳的,在这种重这种情况下得不增加灵活调动电源来弥补供给需求差异。但是像风电太阳能同样是波动性不可预测的电源地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越来越大,并入电网以后,电网不得不把他当做负的负荷处理,当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达到一定比例以后,天然气和水电的调度能量将达到极限,不得不采用煤电、核电参与调风,但是会造成很不好的经济性问题,我们就必须平衡电力系统的供给需求。
我国的弃风问题很严重,东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825万千瓦,占该地区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15.3%,西北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232万千瓦,我们做的研究就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我们预计到2050年光伏要超过风电的水平达到20到25亿千瓦的水平,未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矛盾将会越来越激烈。
电网100%接纳可再生能源的措施,电话电网调度策略、扩大可再生能源接入范围,这是2005年中国的发电统计情况,针对一个风机而言,波动性非常激烈,当把德国所有风机通盘考虑,整体输出会非常平滑,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接入可再生能源比较有效的方法。其实是灵活发电技术,这是丹麦的例子丹麦的冬季夜间压力非常大,丹麦电网企业鼓励加装一些电波路和热泵将一部分电力转化为热力,平衡需求和供给,实现热电能联产的调风。
看一下储能,储能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调控措施,负荷实际上由电机组、灵活电源共同组成的,这张图比较了储能与其他灵活电源条风效果的差异,传统的调控措施响应时间往往是分钟,储能电池响应时间是毫秒级别的。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应用,这是国际能源属对全球2050年储能需求预测,他考虑到了中国的两亿千瓦的装机前景,但两亿千瓦对中国来讲是2020年的目标,我们能源所做的类似研究到2050年考虑风电18亿千瓦的撞击容量储能,就需要20%的装机,就是3.6亿千瓦,储能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非常大,如何能实现储能大规模发展,实际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非常贵,很难说在大规模的各个环节实现储能,但是我们认为城市是储能发展的关键环节。这里我要强调一下电动汽车组委储能非常大的潜力,我们罗列了一些电动汽车作为储能的基本优势,首先是出行时间,对于政策来说,90%以上是处于停车状态,可以跟电网做衔接,是一个很大智能资源。第二个是成本优势,电动汽车的储能可以减少发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所以他节省了很大一笔储能设施的投资。电动汽车储能还机油一些充放电优势,拥有比较好的实施电价的电厂,政府的支持政策也非常有利。而且电动汽车的储能可以带动很大的产业,包括整车、动力电池、储能设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带动了整个低碳经济,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点。
这张图是丹麦Edison电器汽车的项目,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整合探索,电动汽车作为储能可以缓解可以调控汽车压力。
这是国际能源属对全球205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可以占到汽车整个销量的绝大多数。我们也测算了一下电动汽车作为产业链的规模。
最后说一下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电动汽车实际上环境效益是取于电网的清洁度,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还可以减少城市的可吸收颗粒物、PM、固体颗粒物的排放。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与电力系统调度存在矛盾。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储能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城市是未来储能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动汽车分散式储能是帮助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有效手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