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汽车业内期待多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2辆,在全年1800多万辆的新车市场中,只占总销量的0.6%。观察新能源汽车较为缓慢的发展趋势,能否实现50万辆这个目标,对于国内厂商而言,仍是一个未知数。摆在普通消费者面前的两道难题,同样也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一辆高性能的纯电动汽车多少钱?江淮汽车(600418,股吧)展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拿在合肥购买iev3为例,算上国家、安徽省、合肥市三级补贴后,一辆iev3整车的价格为7.5万元,为国内同级别纯电动汽车的最低价格,价格与同级别燃油车相当。除此之外,“省钱之道”还有两点:用车省,按每年行驶2万千米计算,每年可节约费用9000~10000元;养车省,维修保养平均每年比同级别燃油车节约1000~1200元。
由此看来,纯电动汽车的价格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令人咋舌。那么,消费者畏惧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心理阴影从何而来?其实,难点在于补贴。
2010年5月,国家财政部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助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下的新能源汽车,按照3000元/千瓦时对企业进行补助。但各地财政补贴额度不一,甚至差距很大,这既造成不同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的差别,也给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设置了障碍。对于发展迅猛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微型电动汽车,国家则没有任何补贴。
但很快,这种局面将被打破。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据悉,新政将根据车辆的
实际油耗水平分16档,发放相应补贴。新政不再只“照顾”纯电动车,而是将按照车辆的节油性能发放补贴。如此,混合动力汽车也将踏上享受“补贴”之路。
那么,消费者到底应该买什么车呢?这次展览给出了启示。
偌大的展厅里,纯电动汽车不再是万众瞩目的唯一焦点,而是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微型电动汽车一起,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是否有变?“是这样的,”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戴茂方说,“随着城市的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纯电动汽车因其续航里程的局限性,更适合城市交通。与其集中全部资源发展纯电动汽车,不如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研发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而油混动力、纯电动、微型电动这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恰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油混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大家都不陌生,微型电动车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面孔”。
山东新大洋集团开发的城市微型纯电动车知豆为我们规划了这样一幅出行图:老少休闲用车和城市慢速代步开微型电动车,城市普通出行开纯电动汽车,跑高速开油混动力汽车。目前,这种微型纯电动车尚不具备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只能在山东等省内和海外进行销售,但其轻量化的车身(较普通纯电动汽车轻三分之一)设计依然受到了专家的青睐。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以目前我国的电池技术水平,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很难与传统汽车相比,与其造出又贵又重的电动车卖不出去,不如先从微型电动车入手。
对于这种“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充满信心:“油混动力汽车发展已经成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应全力推广。纯电动汽车要加速发展,就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对于微型电动汽车,叶盛基则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们是电动汽车的"起爆剂",我们通过它们来启动纯电动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