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网新源公司技术中心机电调试所员工秦俊
【人物简介】
秦俊,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机电调试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国网新源公司先进个人、青年五四奖章,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从2001年开始,秦俊便奋战在抽水蓄能机组调试一线。常年扎根山水之间的他,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秦俊先后参与并负责天荒坪、宜兴、响水涧、仙居4座抽蓄电站的机组调试任务,“工作做就要做好,要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己!”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他在机组调试岗位一干就是17年。
爱岗敬业攻坚克难
参加工作以来,秦俊先后经历了电站基建、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网源协调、科技创新、抽蓄机组整组调试等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他都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把工作做到极致,为同事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榜样。
机组调试是一项高风险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每个调试工程开始前,秦俊都要求自己多看、多问、多想,吃透每张图纸,与设备厂家和安装单位充分沟通,对调试过程做充分预演,认真编写和审核每一个技术方案。在每天的调试工作展开前,秦俊都提前到现场检查试验条件是否达标,确保调试设备和人员精准到位。调试结束后,他认真检查机组状态、安全措施是否正常。多年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来现场,最后一个离开。
2011年,在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响水涧电站调试工作中,秦俊任现场总指挥。当时,各方都没有独立完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经验。秦俊迎难而上。1号机组调试时,他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加班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在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下,秦俊圆满完成了电站的调试任务。
机组调试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长时间待在现场,这样的工作性质让秦俊与家人聚少离多。十多年来,他只有少数几个周末能回家陪亲人。但秦俊坚定地说:“调试能顺利进行,机组能顺利投产,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我牺牲再多的假期也值得。”
科技创新攻克难题
秦俊性格比较安静,话不多,遇事喜欢思考、琢磨,对技术革新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痴迷劲。他屡获科技进步奖,并参与了十多项抽水蓄能相关的规程规范编制工作。
抽水蓄能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如何为电站的生产运行和检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内没有太多经验。2004~2007年,秦俊在天荒坪电站试点开发了一套抽水蓄能电站生产运行与设备监测系统,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2013年,秦俊负责华东地区4个抽水蓄能电站成组控制和紧急支援的调试工作,因成绩突出,又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秦俊承担了国产化大型静止变频器(SFC)现场调试工作。项目组要求新SFC能够顺利通过调试投产,旧SFC也要正常运行。当时,旧SFC的外方厂家极不配合,现场技术问题只能依靠自己解决。秦俊与技术人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新SFC调好而且不依靠外方把旧SFC也调好。根据之前调试国外SFC的经验,秦俊与厂家展开研究、完善设计,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调试工作,为我国在大型抽水蓄能机组SFC领域打破国外厂家垄断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目在2015年获得国网新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仙居电站装配我国首套国产400兆瓦级高水头高转速抽蓄机组,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次自主研制,调试接口复杂,接口技术无现成经验可参考。秦俊带领调试团队从单体、分系统入手,将操作流程化、安措表单化。团队首次将三维全息谱技术运用于抽蓄机组的动平衡调试,通过三维成像,精细化配重效果更佳。针对机组水轮机从空载至满负荷,连续升负荷过程中的水导摆度信号,团队首次在抽蓄电站采用高斯窗口函数,进行加窗傅里叶变换分析,精确提取涡带运行区的运行范围。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秦俊从中收获了成功和快乐。
奉献青春取得突破
2014年1月,因工作需要,秦俊只身从上海来到北京,加入了国网新源公司技术中心机电调试团队。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秦俊开启了新的征程。技术中心成立之初,秦俊奔波于各个抽蓄电站,现场试验、设备调试、机组故障诊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任何事情,既然做就要做好。作为党员,遇到挫折更不能退缩,对待工作绝不可马虎。”秦俊如是说。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他凭借多年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功完成了黑康峰抽水蓄能电站甩负荷实验和运行水位探底工作,结束了黑康峰电站限负荷运行的历史,一管双机带负荷能力由原来的400兆瓦扩大到600兆瓦,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2016年,技术中心第一次承担整组启动调试任务,秦俊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调试团队完成了装配我国首台最大容量国产化机组的仙居电站,以及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两个项目“一年八投”的调试任务。这是国网新源公司第一次独立自主开展机电调试,也是我国抽蓄行业首次实施由业主单位独立调试的技术管理模式。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是国内两家厂家主机设备的首次对接,洪屏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是设备厂家在高水头、高转速机组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如此多的“第一次”,给调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秦俊带领团队不惧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秦俊认为,每一次调试任务的圆满完成,不是个人能力的彰显,而是团队的共同努力。秦俊常年坚守一线,逐水而居,与山为伴,将青春奉献给了抽蓄事业。他说:“抽蓄机组调试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对我来说,既是一个奋斗的历程,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