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特斯拉将驶入大众化市场“深水区”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3-08-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特斯拉近日公布2013财年第二季度报告,录得净亏损305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大幅收窄。预计今年特斯拉销量将能达到2.1万辆,随着明后年开拓欧洲和亚洲市场,特斯拉计划将销量提升到4万辆以上。不过对于特斯拉来说,未来的业绩仍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将电动汽车推向大众化市场。 
 
  第二季度亏损收窄
 
  在2013财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汽车录得净亏损3050万美元(每股亏损26美分),相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056亿美元(每股亏损1美元),亏损面大幅收窄。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及其他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特斯拉汽车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2美分,好于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89美分。这一业绩表现超过证券分析师预期的每股亏损17美分。
 
  这一消息公布后推动特斯拉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幅上涨12.78%至151.39美元。自今年一季度成功实现盈利后,特斯拉股价一路上涨,涨幅超过250%。
 
  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了5150辆Model S豪华电动跑车,超出公司此前预期的4500辆。这带动特斯拉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1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670万美元,也超分析师预期的3.83亿美元。由于生产效率提高,研发投入下降等原因,特斯拉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从上季度的17%上升到22%。
 
  特斯拉预计第三季度销量略微超过5000辆,全年成交量将能超过2.1万辆,并因为提价和高端型号的强劲需求,整车平均单价将反弹。目前特斯拉在美国的需求依然强劲,欧洲从今年2月以来订单量也大幅增长,随着未来将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以及新产品的入市,预计特斯拉的年销量在2014年和2015年将能达到4万辆和6万辆,年毛利润可达到15亿美元。
 
  在这一良好预期下,特斯拉的股价预计还有上涨空间。不久前,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将特斯拉股票目标价上调至160美元。摩根士丹利也预测说,特斯拉股价一年之内可达200美元,2015年可突破300美元。特斯拉的股价走势,预计也将为全球资本市场相关产业链股票带来利好。
 
  大众化市场前景仍未明朗
 
  目前特斯拉在开发四门豪华跑车Model S的衍生版本车型,包括适合中国市场的加长版本。Model S产品线的开发,仍将占据特斯拉目前主要的研发成本。与此同时,特斯拉正在开发Model X车型,预计大规模生产要到2015年。
 
  马斯克认为,目前特斯拉在北美的销量非常确定每年可达到2万辆,而欧洲市场的需求规模将与北美相仿,中国的需求则更大。此外还有亚太、南美、南非和澳洲等市场也将存在需求。由于出口物流等因素的影响,只要欧洲和中国的销量能够达到美国的一般,那么特斯拉在明年销量规模将能顺利提升到4万辆。“我们的预期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增长潜力。”
 
  对于特斯拉的豪华电动车需求是否会在两年后达到顶点,马斯克表示并不担心。他认为,传统的效率增长模型不适合分析特斯拉,因为传统模型假定拥有一个不仅在美国而且全球存在的销售网络。“我们不想那样做。我们主要是从头做起,慢慢扩大我们的存在,使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
 
  对于特斯拉来说,目前阻碍市场拓展的是产能的限制而不是需求。“我们在生产上面临制约,而不是在需求上面临问题。”马斯克介绍,产能的限制主要来自于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不足。在特斯拉目前的供应商中,90%具备提升产能的能力,5%有一定的问题,4%面临很大的困难,还有1%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特斯拉首先必须寻求新的供应商替代目前不能顺利供货的那1%供应商。“即便汽车的完整度达到99%,但只要在剩余1%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带来麻烦。”
 
  由于特斯拉是新生的汽车制造商以及电动车面临的明显市场风险,它一开始并不能获得全球汽车顶级供应商的合作。“顶尖供应商确实不相信我们的话。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树立对我们的信心。但有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努力,转向外包模式。”马斯克说。
 
  而对于特斯拉说,最大的挑战将是下一步走进大众化市场。按照计划,特斯拉未来3至4年内将生产一款售价约3.5万美元的电动车。马斯克表示,3.5万美元是完全没有补贴的售价。“有补贴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不会靠补贴生活。”随着后续的发展,特斯拉将进一步明确在大众化市场的策略,包括确定理性的售价。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驶入 大众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