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燃料电池车格局生变“日美联盟”浮出水面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3-07-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远未结束,在锂电池担纲主角的当下,跨国车企正围绕燃料电池车(FCV)启动新一轮“产业联盟”。
 
  最新的一例联盟于7月2日浮出水面——美国通用汽车与日本本田汽车宣布,未来七年合作开发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和氢储存技术。
 
  这并非个案。由于燃料电池车的研发费用过高,此前已催生至少两个“日德联盟”——日本丰田与德国宝马已就提供混合动力车(HV)技术和共同开发燃料电池车展开合作;日产也正在与法国雷诺、德国戴姆勒和美国福特汽车推进燃料电池的共同开发。
 
  分析人士认为,通用和本田此番并非试图合作开发一款燃料电池车,而是试图降低燃料电池及氢储存设备的成本(如加压罐和燃料电池堆中的稀有金属的成本),增加加氢站的数量,使燃料电池技术更早推广至民用市场。
 
  据日本专利分析服务商Patent Result公司统计,观察在美国公开的燃料电池领域专利的综合实力,通用排在首位,而本田位居第三。通用在燃料电池防腐技术等方面有优势,而本田在促使氢和氧发生反应的技术等方面有优势。
 
  在新一代汽车中,燃料电池车被公认为是环保性能最高的。燃料电池车通过氧氢化学反应产生电力,行驶期间的尾气排放为零,只排放水。和纯电动汽车(EV)相比,燃料电池车的燃料补给时间更短,行驶距离更长。据信,燃料电池车的行驶里程可达643公里,在短短三分钟内便可完成燃料补给。
 
  在日本,燃料电池车被认为是终极节能车,于2002年由丰田和本田首次在全球推出,当时的制造成本高达每辆1亿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600万元)。出于降低成本,以及对抗丰田和日产的“日德联盟”的考虑,本田此番不得不放弃一直奉行的独立开发原则。
 
  尽管各大车企摩拳擦掌、期待数年后量产燃料电池车,但外界对此有不少批评。推出全球首台豪华电动跑车Model S的美国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创始人穆斯克(Elon Musk)认为,燃料电池的基础建设还远远不够(比如氢能源的存储和供给),该技术有些不切实际。
 
  “现在谈论燃料电池车有些过于超前。”汽车咨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总经理张豫向早报记者表示,燃料电池车的制造成本实在太高,目前在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款车型进行量产,氢能源的运输及存储也是很大难题。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通过技术革新,例如大幅削减用于促使氢和氧发生反应的催化剂——铂金的使用量,燃料电池车制造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有分析称,丰田预计2015年前以约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7万元)的价位,推出轿车型燃料电池车。本田则曾宣布计划2015年实现燃料电池车量产,并希望量产的燃料电池车售价在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万)以下。
 
  据日本富士经济公司统计,燃料电池车的全球市场规模(车辆供货金额)2013年仅为15亿日元,而到2025年有望增至2.91万亿日元。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格局 日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