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风电发展规模以及风电在北部地区的集中建设,我国风电并网和消纳问题凸显,已成为近期影响风电发展的最主要瓶颈。2011年及之前,我国风电开发的重点在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部分地区风电装机比例超过20%,加上这些地区电力负荷相对较小,电源装机过剩,外送通道有限,导致2012年风电弃风达到200亿千瓦时。限制出力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三北”地区,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个省区限电量占全国限电量的一半。2012年全国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仅为1890,较201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920降低约30小时。过高的限制出力比例不但直接影响风电开发企业的利益,从宏观经济角度造成了投资浪费,还将使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难度更为艰巨。
据经济杂志报道,风电并网和消纳难题直接原因是风电与其他电源以及电网之间的规划衔接、建设布局和协调发展问题。解决方案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使电力系统为风电提供不断增长的接纳空间。在当前限电严重的困境下,首先应尽可能扩大当地风电消纳容量,如考虑采取清洁能源供热、合理管理和协调风电与火电的运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从而增加电力负荷需求等,同时做好电网规划,综合考虑“三北”地区的火电、风电等电源的发展和对电网的需求,尽早决策“三北”地区电源基地外送电网通道规划和建设。
从长远考虑,能源和电力体制上的创新是必须的,现存能源和电力体制是适应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而建立的,没有考虑风电的间歇性电源的特点和可能的发展规模。未来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如达到数亿千瓦的装机,一方面需要风电自身通过技术进步和升级,不断适应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现有的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在技术、管理和机制上的多种创新,如,重新调整定价机制,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管理体制,调整垄断企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等,增加能源和电力市场监管内容和调整机制等,真正建立技术、管理和机制方面灵活的能源和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