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缆网 发布时间:2017-08-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与电动汽车行业均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这两个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的推广量逐渐上升,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如果把电动汽车作为一个移动储能装置,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储能等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将能够有力的引导整体能源结构的改善。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

若全国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按500万辆考虑,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约300GWh,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巨大的移动储能市场之一。由于受制于我国现有的发电结构,目前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内的环保性备受争议,汽车电动化必须实现能源低碳化,即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紧密协同。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各占全球的50%。预计2030年将有8000万台电动汽车,储电能力约4800GWh,满足50%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日发电量的存储,可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需求。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和安徽等省市,但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在西藏内蒙等地。因此,若实现电动汽车灵活充放电,将大幅降低系统辅助服务成本,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有效管理也将一定程度减少输配电投资成本。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与电力储能的协同发展;目前电价策略需灵活可变,逐步放开分布式售电市场,营造市场环境;合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放电行为,提高电动汽车灵活性调节空间;充分发掘电动汽车电池全生命周期与电力市场的系统发展,这将有利于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