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昨日,广州市长陈建华、中国南车集团总裁郑昌泓等领导为广州南车有轨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这标志着首个现代有轨交通系统专业研究院正式落户广州。记者获悉,海珠有轨电车将采用类似于BRT的运营模式,设11座车站,列车为4节车厢,最大载客300人,预计运营首年高峰期发车间隔为10分钟,车站或设WIFI,将推出多样的票种形式。
运营类似BRT模式
陈建华说,城市交通规划应该先发展地面到地下。不过,“现在我们很多城市追求的效果是先地下后地面。目前广州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如果我们1994年之前是先地上,现在应该可以从容搞地下,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广州地铁总公司总经理丁建隆表示,研究院将借力广州海珠环岛新型有轨交通试验段工程,打造现代有轨交通系统核心设备及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平台,建立现代有轨交通系统标准体系,并与已经投产运营的广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基地形成科研、设计、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
据了解,海珠区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起于万胜围,止于广州塔,沿新港东路、阅江路布设,途经琶洲塔、会展中心、啤酒博物馆等地区,长约7.7公里,设11座车站、1座停车场,其中万胜围站和广州塔站与已建地铁站接驳。
“列车为4节车厢,最大载客量300人。”有轨交通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运营首年日均运输旅客约2.66万人次,高峰期发车间隔10分钟。
据介绍,试验段为地面线,采用区间封闭、交叉路口优先通行的半专用路权,简单的理解就是类似于目前运营的BRT模式,隔离方式采用灌木或路缘石。列车平均旅行速度为25~28公里/小时,单向高峰每小时客运量为6000到8000人次。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试验段项目投资估算约7.99亿元,平均造价1.04亿元/正线公里。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3年5月经海珠区政府审查批准,力争2014年12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试验段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轨道工程招标已完成,正在组织前期管线迁改,及绿化迁移准备工作。车辆信号等核心系统已完成招标,其他系统设备招标正在组织进展中,预计今年七八月将全部完成招标工作。
电车站将提供WIFI
海珠区试验段工程车站还将开展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如WIFI、手机APP以及网站等。同时,为吸引客流,海珠有轨电车将发行周期票、节日票、纪念票、商家会员票、电子商务票等多票种方式。
据介绍,列车头顶既没有“辫子”也没有接触网、接触轨,而是利用储能装置,在车辆进站后利用停站时间,30秒内完成储能系统充电后继续运行,属低耗节能,每个区间仅需要消耗4度电,人均百公里能耗为公交汽车的60%。100%低地板车辆,车内有效站立区大,车门与地面接近,方便乘客,特别是残疾车辆上下车。
为防止在交叉路口发生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行人发生碰撞的问题,试验段将采用可探测障碍物的智能化信号系统,在列车上安装障碍物探测雷达,当检测到威胁列车行驶安全的物体时,防撞雷达发出报警声,提醒司机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线路铺设埋入式槽型轨道,同时采用多种减振降噪措施,列车行驶时噪音比道路上的机动车要低5~10分贝。在交通路口轨道与路面平齐,汽车可完全无障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