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宁波长阳10个月研发打破国外薄膜技术垄断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东南商报 发布时间:2013-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昨日,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将2吨光学膜供货到液晶光电巨头奇美电子进行试用,这也意味着长阳科技的产品有望进入到奇美的供应链体系之中在取得国内的长虹、创维、TCL等电视巨头的绝对信任后,长阳科技又开始拓展出口市场,发展进一步提速。据了解,该企业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光学基膜这一创新产品的研发并成功量产使商品走向市场,打破了美日韩在光学薄膜领域的技术垄断,短短4个月销售额就突破4000万元,创造了快速发展的传奇故事。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记者昨日来到江北慈城的长阳科技园,探寻这家公司创新发展的独特“密码”。
长阳科技生产流水线一筒一筒下线的膜。 记者 王增芳 摄
  10个月艰苦研发 当年销售突破4000万元
 
  或许很多人对“光学膜”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它却深深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机、液晶电视、平板电脑都要用到光学膜。
 
  “一个苹果iPhone手机的屏幕,要用到光学膜最多达17张;一般普通显示屏的手机,也要用到至少12张光学膜;一般的液晶电视,需要用到8张左右的光学膜。”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告诉记者,“以前中国人不会做光学膜的基础膜,国内用的光学基膜全部需要进口,我们的出现填补了国内空白。”
 
  长阳科技公司注册的时间是在2010年11月,而公司第一代产品光学反射膜样品在2011年8月就成功下线了。短短10个月研发出的这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国、日本、韩国巨头在光学膜领域的技术垄断,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由于采用了一次成型的工艺,生产成本更低。
 
  “我们这个产品,对原料配方进行了更新改造,采用了一次成型工艺,反射效率更高,而且长期使用不会变黄、弯曲,稳定性强于同行的产品。”长阳科技研发部经理周玉波博士介绍说。
 
  在这个过程中,长阳科技的研发人员忘我地持续投入技术攻关,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几个研发部的同事基本上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我和覃永新博士都带了铺盖卷,长期睡在公司办公室里。我虽然是宁波市区人,但每周只回家一次。覃博士是广西人,一个人在这边工作,一年只回家了一次。”长阳科技研发部经理周玉波博士对研发过程的艰辛有着深刻的记忆。
 
  回忆起当时科研攻关的艰辛和投入,覃永新博士也如数家珍。“我们研发这个产品,光做实验就做了70多次,稍有偏差就会浪费掉一次机会。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才慢慢探索出最合适的材料、最合理的工艺、最有效的作用机制。每次实验的成本为5万~20万元,为此,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研发团队的艰苦付出换来了成功和喜悦。当年10月,新一代光学反射膜量产试车一次性成功,正式上市销售,从而结束了中国人无力生产高性能光学反射膜的历史。由于产品价格比韩日同行低20%左右,产品供不应求,当年销量就突破4000万元,创造了发展的传奇。
 
  新品频出 每月至少一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不过,光学反射膜并不是长阳科技唯一的新产品。光学反射膜的研发成功大大鼓舞了长阳科技的研发团队,新产品也层出不穷。虽然公司成立才2年多时间,但到目前为止,长阳科技申报的发明专利超过40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新产品已达16项以上,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款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面世,而且每一项成果都能在国际同行中处于“破天荒”式的领先地位。
 
  除了光学反射膜填补国内空白之外,长阳科技还研发出了光学增益膜、太阳能背板膜、防雾膜、抗静电膜、无卤阻燃聚酯薄膜、绝缘膜,使得产品进入了光伏领域、锂电池领域、电子电力领域等多个行业领域,短短2年时间就形成了涉足多领域的强大系列产品线,其中太阳能光学背板膜荣获了中国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光学增益膜的技术成果更是属于全球首创。“我们全球首创的光学增益膜,成功替代了平板显示中的关键材料,并降低了30%的成本,现在已经获得了长虹、TCL、创维等公司的青睐,长虹公司更是表示将至少1/3的光学膜都采用我们公司的产品。”李辰告诉记者。
 
  现在,长阳科技惟一的生产线已能够生产出四大类别17种高性能功能膜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在长阳科技的产品销售结构中,光学反射膜占到80%左右,全新的光学增益膜约占20%的销售比重。由于光学增益膜属业界首创,成本低应用广,将成为明年的主力产品,公司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同样的原料,别人用来做鞋套,赚不到5%的毛利;我们用来做光学膜,开创蓝海市场,毛利在60%以上,这就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长阳科技财务总监李辰表示。
 
  据悉,长阳科技所采用的原料其实非常普通,跟做鞋套的原料差不多,都是PET塑料粒子,但是经过我们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产品改性和设备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毛利都在6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长阳科技正在调试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下个月第二条生产线就将投入量产,明年初第三条线也将投产。届时将形成5.5万吨各类光学膜的产能,其产能将超越柯达,跻身行业前三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能力也吸引了风投公司的关注。美国西马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已出资1.5亿元入股,帮助公司加快发展。
 
  “生产线上的工人不到20人,研发人员多达24个”
 
  在中国众多的科技型企业中,长阳科技创造出了一种快速发展的传奇,不仅产品研发节奏快,市场进展也非常迅速。那么长阳科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中国智慧+硅谷体制”是长阳科技核心管理层给出的答案。
 
  “首先我们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这是确保公司不断能够取得产品突破的保障。”李辰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线上的工人不到20个,但研发人员多达24个。”目前,长阳科技有约180名员工,从事研发和相关辅助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超过生产工人,其中核心研发团队就有24人,包括6名有深厚学术背景、丰富技术经验的博士。
 
  “同时我们采用了硅谷体制,以股权、期权和奖励措施构建利益共同体,激发员工尤其是科研团队投入地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为公司的发展作最大的努力。”李辰表示,硅谷体制是公司能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机制保障,公司拿出20%的股份和期权作为给研发团队的奖励,并且已启动海外上市计划。
 
  有了研发和体制的保障,长阳科技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远景。李辰表示,今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将由去年的4000万元提升到3亿元,明年将达到8亿元,公司争取在2015年上市,2017年销售额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按照长阳科技的发展规划,长阳科技将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并通过投入6亿元资金实施长阳科技园的三期建设,在宁波打造一个以光学膜和太阳能封装材料作为基础产业,集“产学研”于一体,专注于新能源、平板显示、下一代照明技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航母型新材料基地。
分享到:

关键字:宁波 长阳 个月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