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车热潮再度来袭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汽车业正迎来新一轮“新能源车”浪潮。在美国特斯拉火爆一段时间之后,中国政府全面“接棒”。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并同步完善配套设施。这让国内背景各异的车企兴奋不已。根据2012年7月国家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要实现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累计产销50万辆,到2020年,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
 
    千亿投资或全面启动
 
    目前已是年中,2013年所剩时间已然不多,任务极为艰巨。根据中汽协数据,2012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但其中,纯电动汽车仅为1124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更少,只有1311辆,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外一方面,安全性与高售价是新能源车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过去几年发生的数起电动车自燃事件至今仍考验消费者对纯电动车安全的信心。
 
    “新政”实施,对新能源车无疑是一大利好。许多业内专家将其解读为国家全面发力的信号,以此为起点,传闻已久国家千亿新能源汽车投资或全面启动。一旦成行,“皮球”将被踢到车企脚下,各路车企只有改变现有“凑热闹”、“应付”心态,拿出真金白银,加快技术研发,投放新车,才有可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车企表态安全性没问题
 
    据了解,一些有能力的车企已经行动起来。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周五看到电视报道后,很开心,因为比亚迪市场策略大方向再次得到肯定。目前,比亚迪纯电动车e6年产能在6000~8000台之间,但能根据市场需求追加,以保证充足的供应量;e6已通过欧盟标准出口到欧美国家,所以安全性方面可以保证。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广汽乘用车在新能源车上一直有准备,“目前,已有200多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广州市投入试运营。车型已完成一系列测试,包括安全和可靠性,无限接近于量产,就等待合适的市场机会。”
 
    “新政”也“逼迫”合资公司做出“二选一”:无缘就彻底退出这一新兴市场,或在中国国产电动车。国家发展新能源车主旨在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财政上、公务车采购上照顾“自主开发”是无可厚非。合资公司要进入这一市场,用市场换技术,向中方适度引进一些技术,合乎常理。
 
    若价格合适消费者愿尝试
 
    目前,新能源车私人购买比例较低,不足10%。短期内,这一现状难以改变。但随着公务车示范效应提升,这一比例有望提升。李云飞认为,在未来,私人会是购买新能源车的绝对主力,比例会超过50%。
 
    家住广州天河的李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不是我们不想环保,而是现在新能源车价格太贵,如果这类车的价格可以降到可接受范围内的话,我们愿意尝试,谁不想名利双收呢。
 
    根据燃油公务车采购标准,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广汽汽研院研究员告诉信息时报记者,汽车成本主要和产量有关,18万元内完全可能,但主要还要看政策、油价和基础设施等。李云飞也表示,随着产能和销量增加,新能源汽车成本有望进一步的下调。
 
    不过,“新政”仅仅是起步。各地方政府能否放开地方保护,国家如何在硬件和资金上提供一系列支持,会是接下来“破局”关键。
 
    通用Volt经历值得借鉴。该车于2010年7月在美国上市,售价为4.1万美元,在当地售价也算高昂,但美国能源部为其免费安装充电站,并提供租赁模式,最终使其顺利起步。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热潮 再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