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最近,一篇发表在《亮报》上的深度报道《再电气化:国家电网新理念引领能源转型,每个人能用电也能发电》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个听上去颇为高深的“再电气化”,究竟是个什么新生事物?它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电网的发展趋势?它又会带给每个人的生活什么样的改变?
播报君用一张图带您迅速了解“再电气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国家领导人对于能源转型有着清晰的认识。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大战略思想。
能源革命战略思想首次把能源发展提升到革命的战略高度,形成了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人类永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有了目标,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网为了能落实好这份方案,创新提出了实现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再电气化。
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在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上,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提出,能源转型是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其根本任务是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根本途径是再电气化。
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从消费环节看,再电气化体现为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再电气化是升级版的电气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数量和质量上的飞跃。再电气化强调转化为电能的生产资料是清洁的、零排放的,更广泛、更深入地被人们利用。
种种迹象表明,在我国,能源转型正在驶入快车道,再电气化势在必行:
在国内,一方面,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2017年还将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
另一方面,新能源装机增长迅猛。2000年~2016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6%和62%,大大高于全球平均增速。这一降一长,正说明了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趋势正在不断深入。
在国际上,世界能源正加速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而中国已经成为引领者。国际能源巨头BP集团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趋势看,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那么,再电气化需要有哪些具体实践形式呢?
从生产环节看,实现再电气化,基础就是大电网。
研究表明,90%以上的清洁能源必须转化为电才能得以应用。因此,电是清洁能源的最终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形式。实现再电气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互联互通,建设大电网,形成大市场。
有了大电网,大市场怎么建?需要设计精准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引导和激励。
像丹麦这样的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依靠完整的激励机制和精准的政策设计,有力地促进了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在我国,自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改革配套文件下发后,作为非营利机构,各省电力交易中心相继迅速成立,市场化交易运营成效显著。
再电气化需要用户深度参与系统调节,欧美很多国家对此有丰富的经验。
德国充分发挥电价响应和引导功能,运用电价机制鼓励用户进行错峰用电。在用电价格较低的时段,用户主动启动电锅炉或热泵设备用于风电供暖,给电动汽车充电,充分发挥了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
电网是能源转型的中间环节,用户深度参与系统调节需要强大的电网技术做支撑,这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也是再电气化的有效手段。
从全球来看,各国普遍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力度,以适应能源转型的需要,如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跨国输电能力提高一倍。
可以预见,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我国需加快重大技术组合式突破,如大规模储能和电网友好型风电场技术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加快再电气化的步伐。
未来,实施再电气化,人人都是清洁能源的使用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清洁能源提供者。
通过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精确的政策和市场机制设计,加大重大技术组合式突破以及推动用户的深度参与系统调节,能够实现整个社会与能源系统以智慧的方式高效耦合运行,将未来的电力系统打造成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