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河南科隆集团(以下简称科隆)董事长,程清丰格外关心“蛟龙号”——“蛟龙号”的主动力电源、辅助动力电源、应急救生电源的深海耐压锌银系列电池,全部由科隆下属子公司——河南新太行电源有限公司(国营第七五五厂)研制提供。
当“蛟龙号”最终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刷新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时,程清丰的喜悦无以言表,因为他知道,中国的深海耐压锌银电池产品,经受住了最为严格的质量考验。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曾表示,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蛟龙号”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目前国际潜水器电池之最,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搭载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40~50千瓦时。
“技术之外,质量至上的理念和质量过程控制上的一些特色,是科隆为‘蛟龙号’提供动力的最重要因素。”7月3日,在科隆总部,面对记者关于科隆产品质量“秘诀”的提问,程清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技术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质量意识和质量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在企业的厂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安全压倒一切、质量高于一切”的大幅标语。“强化质量纪律,要高奖重罚”、“把‘生产型’变成‘质量型’”、“质量第一,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走在国营第七五五厂电池生产车间的通道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还有几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质量宣传画。
“这些既是科隆质量理念的体现,也是为了将这些理念深入到每个一线员工的心里。”科隆首席质量官、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国胜解释说,在科隆的管理理念里,第一是质量,第二还是质量。科隆把质量放在研发之前,先有质量,再有创新。
去年8月25日,程清丰宣布,科隆全面进入质量时代。现如今,科隆实施的是质量一票否决制,宁愿停产也要把质量抓好。在去年5月份进行的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中,程清丰亲自带领各个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生产一线查找质量隐患,发现问题立即停产,解决质量问题后方能复工。曾经有一个子公司的生产线一周内停产了26次,最长一次停了1个小时,由此造成的损失加起来可能超千万元,但程清丰依然不为所动,他希望以此来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
质量理念灌输到位了,质量意识才能跟上去,质量控制方法也就更容易“落地”。108质量控制模式,是科隆广泛实施的一种特色质量过程控制方法。“在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波动较大工序明确控制点上,设置专检工,对工艺参数、操作过程手法及工序产品进行定期点检,核心是‘动态过程控制’,目的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数理统计(现场公布不合格数量、每天统计公布奖罚结果)和好的方法。”李国胜说。
“108质量控制模式”得名于14年前科隆为新飞电器提供关键零部件时,新飞曾反馈108铝盘管蒸发器氩弧焊点渗漏,经调查分析主要为氩弧焊工序失控。随后,科隆把氩弧焊工序确定为质量控制点,通过在焊接后、试漏前设立专检的方法,建立了“焊工—专检工—试漏工—用户”逐级过程控制考核制度,现场张贴“氩弧焊工质量考核表”和“专检工质量考核表”,每天统计公布焊工和专检工考核结果。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工人操作水平,使重大质量问题短期内得到控制,因此得以沿用至今。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科隆通过设立“108专检员”,针对化成工序和老化工序,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
对国际流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中国式改良,则是科隆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另一大创新。在引进了知名的阿米巴模式之后,科隆把这一质量管理工具进行了修订,实施“自留地”式的阿米巴承包模式,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质量控制好了进行大幅奖励。这样一来,曾经每天都会漏掉5~6个焊点的焊工,竟然创造了12.6万次焊接零漏点的纪录。
李国胜告诉记者,在科隆,除自己对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之外,还有很多人同样可以凭借手中一支笔,直接对质量问题说“不”——这就是“出厂一支笔”质量控制模式。
“质量是产品的起点,也是产品的终点。”正是有了这样的质量理念和对质量控制的认真,不仅使得科隆的电池跟随“蛟龙号”创造历史,也使得在美国家电巨头惠而浦的百年庆典上,科隆成为受邀到现场的全球6大优秀供应商之一。离开科隆前,程清丰向记者透露了他心中的质量梦想:用高质量产品,让科隆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领导者。(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