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日益枯竭,迫切需要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以及与能源转换和存储有关的新技术。目前,能源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电容器和电池,其中,电容器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但是其能量密度十分有限,而电池虽然能够实现较好的能量密度,但其功率密度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组成这些能量存储器件的电极材料决定了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寻找下一代具有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储能设备电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钼酸盐化合物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电极材料,这极大地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趣。许多金属钼酸盐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合成,基于不同金属钼酸盐成分间的协同效应,在能源方面成果显著。现在,一系列简单的合成方法被用来合成金属钼酸盐化合物纳米材料,例如: 水热法; 共沉淀法; 声化学方法; 燃烧方法; 溶胶-凝胶法; 固相法。
最近,扬州大学庞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主要概述了金属钼酸盐的合成方法及其电储能的研究,重点是其在储能装置中的应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金属钼酸盐化合物纳米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概述了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方法合成金属钼酸盐,进而优化超级电容器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最后,他们对金属钼酸盐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观点。相关工作发表在Small(DOI: 10.1002/smll.20170091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