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沙漠盐滩或将成为氢燃料生产关键

作者:周晓晴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7-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能源部下属阿贡实验室近日发表的新研究报告指出,他们发现在沙漠盐滩中生活着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的膜中有一种蛋白质,通过这种蛋白质可以生产出无对环境无污染的氢燃料。

  阿贡实验室的纳米科学家Elena Rozhkova把半导体纳米粒子和细菌视紫红质(一种让加州和内华达州的盐滩呈现出不寻常紫色的微生物)结合,得到一种利用光促进催化流程最终生成氢燃料的系统。

  
                   图片来源:阿贡实验室

  选择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做试验,是因为它在光学反应中很积极。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用紫外线照射二氧化钛电极,会分离出水分子,这个现象被称为“藤岛效应”。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试图在二氧化钛研究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希望把二氧化钛的反应性扩大,能够与可见光谱中的光反应。

  Rozhkova说道:“二氧化钛只与紫外线反应,但是不与可见光反应。因此,我们使用生物光敏分子作为构件,生成一种能够有效使用可见光的混合系统。”

  Rozhkova及其同事的试验重点是细菌视紫红质,因为它能够利用阳光作为驱动质子泵的能源,将质子从细胞内部转移到细胞外。在研究人员制作的“混合系统”中,被细菌视紫红质抽取的质子能够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中与铂的自由电子结合,生成氢分子。

  Rozhkova说:“细菌视紫红质在本质上并不参与这类反应,这点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很有趣。它本身和生成氢并无多大联系。但是,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在白光下生成氢,有助于环保。”

  这种盐水和阳光志趣情的方法使这个混合动力系统不同于其它类似的制氢系统,因为使用的生物辅助混合动力光催化剂对未来的绿色能源生产系统会是很好的选择。

  Rozhkova及其同事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上。(中国储能网独家编译)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