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企业骗补现象严重 补贴沦为冤大头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07-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审计署公布,在国家推行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政策上,企业骗补现象严重。有些企业靠骗补,还有些企业则靠直补。
 
  据统计,2012年1600多家上市企业合计从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了560多亿元补贴。这已经是该数字连续第三年上涨了。
 
  补贴作为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幼稚产业和增加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作用。但国内大量出现的企业作假骗补、一些大型国企坐拥垄断资源却仍要靠补贴盈利,却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政府的补贴政策设计值得反思。
 
  补贴政策确实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关机构行政监管不力也难脱其咎。一些地方在监管过程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助长了企业造假骗补的风气。
 
  补贴政策的实施虽然对市场的短期需求形成有力的支撑,但实质上看,内销市场的长期需求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和产品渗透率等基础性因素。
 
  从长期来看,补贴政策也不能增加有效的新需求,更多的是刺激未来购买力的提前释放,但考虑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属性以及其较长的使用周期,补贴等刺激政策退出必然会对行业造成短期的冲击。
 
  真正受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由于补贴政策的介入,打乱了行业自身运行规律,影响了行业竞争秩序。企业过度依赖补贴,将本应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的资金一味投入到扩大产能上。粗放式经营,造成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不仅小企业会受冲击,龙头企业也会感慨当初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升级品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大型企业身上。在经济下行期,政府给予其大量政策支持和补贴,导致其逆势扩张,负债率高企,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提振作用,但长期并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无论是中远这样的大型央企,还是尚德、熔盛重工这样的民营企业,如今都在为当初的错判形势付出代价。
 
  大量违规骗补贴的事件发生,也促使政府来反思:现在的补贴政策有何问题?从政策来看,如果有大量的资源都用来补贴市场竞争性的产品,不仅意味着政府补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新的不公平。(文/腾讯财经)
分享到:

关键字:企业 现象 严重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