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3-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全球变化的驱动力是什么?”这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自8年前开始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戈尔看来,人类正处于变革最大的时期,如果想要找回对时代的把控,必须完成的使命就是理解这些变革的发生过程。聚8年心力,戈尔将他围绕这一问题的思考写入一本叫作《未来》的书。
 
  今年,戈尔完成了《未来》的写作,由兰登书屋出版。在亚马逊网站上,《未来》长时间稳居政治社科类图书前三名。昨天,《未来》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发布。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杨燕青以及IBTimes中文网主编连清川作为嘉宾参加了新书发布会。
 
  “我们看未来,有人保守,有人悲观,有人确定,但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未来有好奇心。这个好奇心推动人类往前走。”杨燕青在谈论对《未来》的读后感时这样说道。
 
  “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
 
  作为环保事业的大力推动者、政治家和商界大佬,戈尔的论述由宏观视角出发,着重介绍了“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跨国公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电子通讯网络,大数据与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全新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均衡较量,环保问题带来的制约,全新的生化技术以及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媒体等各个方面。
 
  戈尔论述的六种驱动力既相互独立,又有着深刻互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戈尔的《未来》中,以戈尔最擅长的环保问题为例,他指出当地球因为人类工业每24小时排放的9000万吨温室气体而变得越来越热的时候,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大气层,水环境,可能的大洪水等灾害,更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食品短缺,以及因此而来的冲突、战争。
 
  对“全球化”这一更为重要的问题,戈尔则认为“不仅仅是曾经相互作用的同类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彼此结合得更紧密”,“全球化”更表现为由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可能引发全球大变革的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通过单方面实施自己的设想来逃避这种强大的变化浪潮,最符合我们自身未来的选择是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
 
  全球化与中国
 
  “地球公司”是《未来》的第一章,戈尔从业务外包、3D打印、中国崛起与工作机会流失等方面解读了资本与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趋势。从经济角度,杨燕青从4个维度精细地解读了《未来》所包含的内容:经济中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国家、世界以贸易纽带和金融纽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收入分配不平等以及人类的物质生产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在杨燕青看来,前两种趋势几乎不可逆转,而对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则处于不确定状态,有赖于制度对资本的制约和平衡。而关于环境资源的掣肘,人类是否有能力将这个界限向外推进尚不得而知。
 
  关于权力与政治问题,沈丁立在新书发布会上指出戈尔在书中提到的“全球化”下的隐忧:“戈尔提到,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而这种财富的不平等会将损害民主。很多人很难想到全球化的结果是反民主。美国说要推动民主,但美国推动的这样一个全球化最后产生了美国内部财富的不公平。”
 
  IBTimes中文网主编连清川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角度解读这部分内容,他说:“我们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被全球化的东西所改变、所重新塑造,甚至所摧毁。”他举了个例子,比如,现在人们更愿意关注刚上映的电影《白宫坠落》,而不会再有很多人关心昆曲。在连清川看来,尊重传统、尊重所有个人的权利在现在的情况下是更有意义的。因而,这个世界有一个全球的方向,但我们还要有一个反全球化的方向,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平衡。
 
  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正为大多数美国精英所认识。在《未来》中,“中国”二字出现了不下百次。戈尔在书中写道:“仅在十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在今后十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强有力地标志着全球性经济新模式正在迅速取代长期以来一直与美国主导地位相关的旧模式。”
 
  沈丁立认为,中国尚未做好准备去赶超美国,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改变 全球 六大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