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佛山照明再换帅 股东内斗持续无心经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产业 发布时间:2013-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18日, 佛山照明(000541.SZ)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即转让青海佛照锂电正极材料有限公司股权以及清算注销广东佛照国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在半个月前,5月28日,佛山照明管理层闪电变阵,钟信才卸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新任董事长潘杰以及总经理刘醒明上任。
近两年,佛山照明频频因为关联交易、信批违规、业绩增长放缓、LED转型不力等负面事件而被推上舆论浪尖。在钟信才执掌时代,佛山照明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但在公司业务面临转型升级拐点,却又一度处于迷失状态。
佛山照明的钟信才时代戛然而止,新一届公司董事会选择清理新能源转型的烂摊子,回归照明主业。
在很多照明业内人士看来,佛山照明此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试水的作用,尤其是未来第一大股东欧司朗是否转让技术和股权,更重要的是对于一直处于内斗状态的管理层和股东而言,短期内交锋不会停歇,LED转型能否成功将是决定因素。
外资入主非盛宴
从LED到锂电,佛山照明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钟信才曾尝试多套方案,来实现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然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事实上,钟信才之所以如此盲目尝试多元化,除了借助新能源业务的开拓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之外,主营照明业务在LED转型上与大股东欧司朗的分歧才是关键。
1995年就已经在佛山设厂的欧司朗,此后近十年时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平平。直到2005年,佛山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23.97%佛山照明国有股权分别转让给欧司朗佑昌控股有限公司(由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合资,后变更为欧司朗独资)和香港佑昌灯光器材有限公司。转让后,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3.47%和10.50%,欧司朗成为佛山照明第一大股东。
记者了解到,就在国资委批复股权转让前,钟信才曾携公司高层申请对佛山照明进行MBO(管理层收购),但没被接受。佛山市政府随后将佛山照明国有股这一优质资产,以公开竞购的方式转让给欧司朗以及香港佑昌。
随后,钟信才首次辞任佛山照明总经理,正是新股东即将进驻之时。
当初两者的合作是“以技术换市场”方式,但是佛山市政府此举却是引狼入室。此后几年时间里,佛山照明不但没有得到欧司朗许诺的技术支持,相反,佛山照明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是自有品牌市场的萎缩,欧司朗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则是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在2005年进行收购时,欧司朗在中国灯具市场的份额仅为佛山照明的2/3,而到了2009年,中国市场已成为欧司朗在全球继德国本土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三十年前,德国一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看重的是便宜的原材料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和以往策略不同,现在德国企业主要看重市场,并带来一些中国需要的高端技术和服务。”
在过去三十年,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忽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采用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但结果往往一厢情愿。
合资的方式转让技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量身打造适合的产品。
这也一直是钟信才的心腹之患。
把佛山照明从一家不知名的灯具厂,带到中国传统照明行业营收规模前三甲的位置,用钟信才的话来概括就是改变,不断跟随时代脉络。但如今佛山照明的命运却恰恰是在不断改变中摇摇欲坠。
民族品牌被国外企业收购,然后逐渐消失的案例在中国并不罕见,小护士、大宝等品牌收购案,均是国际巨头借鸡下蛋的经典案例。钟信才需要搭建另一个平台,来扭转佛山照明品牌被侵蚀的局面。
此前, 钟信才曾向《新产业》记者透露:“公司从传统的制造型生产性企业,延伸至新能源资源开发行业,完全是在公司大股东迟迟没有提供相关核心照明技术的情况下才作出的决定。”
传统制造类企业效益持续走低,外部环境堪忧,亟待转型升级,但面临着研发能力不足、上下游升级不配套、技术工人紧缺三大瓶颈。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或许“获取技术”是进入新领域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式。
2010年至2011年期间,佛山照明希望通过入股的方式“获取技术”,并迅速切入到LED与纯电动车行业。
不过, 上述切入方式, 包括与欧司朗合作在内,都以失败告终。截至2012年底,佛照国轩、佛照锂电以及已解散的新光源公司,分别亏损了1176.93万元、810万元和116.12万元。今年一季度,佛照锂电继续亏损60.61万元。
上海景林投资副总经理李晓东表示:“技术转让并不是简单的你出资,我提供技术。一方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的出路。”
很多企业,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忽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采用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但结果往往一厢情愿。
转型扑朔迷离家族纽带一直是传统民营企业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创业初期,家族纽带可以力推公司业绩增长。
但是在公司壮大之后,家族纽带却有可能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内部因素。”著名经济学家朗咸平教授指出,“家族式经营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一种劣根性。”
佛山照明就是如此,在钟信才时代里,包括钟信才长子钟永亮、次子钟永晖,以及钟信才的二弟、妻妹、亲家母等家族成员,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关联网络和利益链条。
在新产业投资的过程中,佛山照明基本上以“家族式”进行切入。无论是佛照锂能还是佛照锂电均存在钟信才家族的背景。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认为,过多的关联交易,不仅让佛山照明获得了业务,让公司股东也取得了一定利润,但同时也将佛山照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 在国内的制造业大背景下,不仅仅是佛山照明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千千万万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也都希望搭载新产业之风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进而摆脱以往低利润的压力,解除为人代工的运命。
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关键是探寻一条适合的升级改造路径,找到一些适合的方式和方法。
“ 转型锂电是佛山照明的一次内伤,是策略的失误。”佛山照明灯具协会前秘书长朱智新曾对《新产业》表示,“ 佛山照明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说明钟信才的经营方式具有局限性,从而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这与国内新兴产业现状不无关系。”李晓东坦言,“国内新兴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在国内往往成为一个噱头,成为资本聚集地。在市场还未打开之时,就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的苗头,佛山照明转型锂电就是如此。”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曾公开提出警示,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打开,但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已经十分火热,并出现产能过剩的隐忧。
股东内斗持续
佛山照明在经过一连串的创伤之后,此前任美国通用电气水处理集团大中华区CEO的潘杰接过了钟信才位置。佛山照明也寄希望于这位具有数十年国际品牌企业管理经验并且对照明行业熟悉的职业经理人,将佛山照明拉回“正轨”。
转型新能源的弯路,让佛山照明错过了LED照明发展的最佳时机。只有砍掉新能源项目,佛山照明才有精力放在LED业务上,佛山凯西欧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育林称:“正是因为介入锂电行业,才导致佛山照明从主业上分心,从而失去了发展LED的最佳时机。”
如今的“灯王”在LED上几乎没有话语权,LED市场经过几轮快速发展,佛山照明已经失去占领LED行业高地的良机。
他还指出, 技术是当前佛山照明重整L E D 的最大阻力, 但佛山照明有发展L E D 的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其中资本优势可让佛山照明通过收购等方式进行上下游整合, 从而避免风险, 而市场优势则是佛山照明庞大的销售渠道, 是其他照明生厂商所无法比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欧司朗根本不可能给予真正的芯片和设计技术, 佛山照明仍需要另找合作伙伴。
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则担心,让外企职业经理人来处理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佛山照明,难度不小。“佛山照明目前的形势可谓是内外交困。在公司内部,潘杰需要改变钟信才时代股东之间关系离散的状态,协调好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以便推行新政的过程中不受掣肘。”
事实上, 在新任董事长选举会上,担任欧司朗亚太区总裁的吴胜波,以及欧司朗亚太区财务总监维安纳·霍夫曼就投了弃权票,理由是潘杰并不具备董事长的提名资格。不过,潘杰最终还是以7:2获选。与此同时,刘醒明也重新从副总经理位置再度升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对于新一届佛山照明管理层能否胜任,外界的疑虑重重。
在此前2006-2008年任职总经理期间,刘醒明的新政未能立竿见影,2006年包括佛山照明在内的三家照明行业上市公司中,浙江阳光和雪莱特(002076.SZ)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76%和40.6%,而佛山照明仅为1.3%。到2008年,佛山照明更是落到了亏损的境地。
而潘杰更是远离照明业务长达4年时间,而这段时期正是LED照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开履历显示,今年42岁的潘杰,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成为佛山照明新任董事长前担任通用水处理集团大中华区C E O,在通用公司前后工作了10年。市场人士看好其外企经历对佛山照明的积极作用,但能否带领这家已经落后LED照明时代的传统照明企业快速走出泥潭,是摆在潘杰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上出现的两张来自股东欧司朗的董事弃权票,更被外界解读为佛山照明新一轮股东内斗的开始。
    多年以来, 佛山照明第一大股东是欧司朗控股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是佑昌灯光器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3.47%和10.5%,均不足以成为控股股东。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目前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分享到:

关键字:佛山照明 换帅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