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Tesla为何推90秒换电池技术?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PingWest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3-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Tesla上个月向我们展示的电池更换技术惊艳全场:90秒内给Model S换一块新电池。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Tesla车型的能量补充与续航问题,让给电动车充电变得跟给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
Tesla为何推90秒换电池技术?
    目前Supercharger充电桩的效率能保证在40分钟左右充满电池;而在本月早些时候,Tesla的CTO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未来Tesla的充电时间可以缩减到5至10分钟。尽最大可能缩短充电时间,这似乎是Tesla必须要达成的使命。
 
    其实,Tesla车主一般不会在Model S没电的时候才去充电。这就像我们驾驶普通的燃油车时,只要遇见油料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路程,我们就会提前去加满油箱。对于Model S,在其充电时并不是从0开始充的,这时或许还有20%、30%甚至50%的电量。
 
    因此,当Tesla车主在Supercharger充电时:一不是从没电状态开始充的,二可能只会充上一半的电量(够用就行)。所以,充电花的时间不会很长,而Tesla一直宣称的也是只需20分钟就可以充满一半。
 
    那么,Tesla这么不遗余力的提升Supercharger的充电速度、甚至推出更换电池这种“极端”的解决方案,真的只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促进因素。
 
    这就是ZEV计划(Zero-Emission Vehicle Program)。像Tesla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ZEV是一个重要的营收来源。
 
    我们都知道Tesla在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了盈利,但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没有来自ZEV的奖金,Tesla的财报将是亏损530万美元。在卖出4750辆Model S后,Telsa获得了来自加州政府约680万美元的ZEV奖励。
 
    该计划的主管机构是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ir Resources Board)。ARB规定,大型汽车制造商在今明两年要实现7500辆零排放汽车的销售计划,那些没有达成这一目标的就必须从Telsa这样生产零排放汽车较多的厂商购买ZEV证书。
 
    因此ZEV为Tesla的Q1财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Tesla为何推90秒换电池技术?
 
    按照ARB的规定,续航里程达到100英里的电动车每辆可以得到3个点数奖励,而Tesla的Model S超过了200英里,可以得到4个点数。此外,充电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可以得到5个点数。这就是为什么Tesla要极力缩短充电时间的原因之一。
 
    不过按照Elon Musk早前的说法,Tesla今后要逐渐降低来自ZEV的收入比例,直至为零。也就是说这部分收入不应该成为Tesla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离开ZEV仍然亏损的Tesla真的舍得放弃这块收入吗?
 
    很明显,目前Telsa的Supercharger还达不到“在15分钟内将电量充满至190英里续航的最低标准”。所以电池更换技术似乎找到了它存在的必要性。
 
    而然,据彭博社的消息,ARB正在考虑修改ZEV规则,或将电池更换这一手段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快速更换电池所用的时间将不会被评估为“15分钟充满电”这一奖励标准。
 
    据ARB的工作人员Anna Wong透露,委员会将在9月上旬就这一议案发布一份报告,电池更换技术能否作为奖励标准或有定论。
 
    不过,Tesla通讯经理Shanna Hendriks否认了更换电池是为了赢取ZEV证书的说法:“Tesla的电池更换技术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Model S在设计之初就把更换电池考虑在内。”
 
    我的看法是,ZEV确实是Tesla一个重要的营收来源。在继续推进Model S以及其他产品序列发展的同时,从ZEV证书上获取一定的收入并无不妥。Tesla对这部分收入不能忽视,我们也不要因此否定Tesla的盈利能力。
 
    更快的充电速度和电池更换时间首先肯定是为了满足Tesla车主的需要,因为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最大程度优化产品的体验是分内的事情。
 
    即使没有这项90秒内更换电池的技术,从车辆设计角度出发,Model S也应当支持电池拆卸。这是从售后维修、安全性方面考虑的。Hendriks的说法没有说服力。
分享到:

关键字:Tesla 为何 90秒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