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可被看作电网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反应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保证电压降的修正或者提供不间断电源。
1.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
(1)提供短时供电。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并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发生电能质量事件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独立运行。微电网在这两种模式的转换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功率缺额,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储能装置储存能量,就能保证在这两种模式转换下的平稳过渡,保证系统的稳定。在新能源发电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经常没有电能输出(光伏发电的夜间、风力发电无风等),这时就需要储能系统向系统中的用户持续供电。
(2)电力调峰。由于微电网中存在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其负荷量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并随着天气的变化等情况发生波动。另外一般微电网的规模较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电网及负荷的波动就会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为了调节系统中的峰值负荷,就必须使用调峰电厂来解决,但是现阶段主要运行的调峰电厂,运行昂贵,实现困难。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在负荷低落时储存电源的多余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回馈给微电网以调节功率需求。储能系统作为微电网必要的能量缓冲环节,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避免了为满足峰值负荷而安装的发电机组,同时充分利用了负荷低谷时机组的发电,避免浪费。
(3)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近年来人们对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关注,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微电网要作为一个微源与大电网并网运行,必须达到电网对功率因数、电流谐波畸变率、电压闪变以及电压不对称的要求。此外,微电网必须满足自身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保证供电电压、频率、停电次数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储能系统对于微电网电能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电网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就可以调节储能系统向电网和负荷提供有功和无功,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对于微电网中的光伏或者风电等微电源,外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输出功率的变化从而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如果将这类微电源与储能装置结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压骤降、电压跌落等电能质量问题。在微电网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针对系统故障引发的瞬时停电、电压骤升、电压骤降等问题,此时利用储能装置提供快速功率缓冲,吸收或补充电能,提供有功功率支撑,进行有功或无功补偿,以稳定、平滑电网电压的波动。利用储能系统来解决诸如电压骤降等电能质量问题。当微电网与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微电网相当于一个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补偿谐波电流和负载尖峰;当微电网与大电网断开孤岛运行时,储能系统能够很好地保持电压稳定。
(4)提升微电源性能。多数可再生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由于其能量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和不可控性,输出的电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当外界的光照、温度、风力等发生变化时,微源相应的输出能量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系统需要一定的中间装置来储存能量。如太阳能发电的夜间,风力发电在无风的情况下,或者其他类型的微电源正处于维修期间,这时系统中的储能就能起过渡作用,其储能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负荷需求。
2.微电网中主要储能方式比较。
鉴于微电网系统的特点和储能的作用,对储能装置的性能特点具有较为独特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能量密度大,能够以较小的体积重量提供较大的能量;功率密度大,能够提供系统功率突变时所需的补偿功率,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储能效率高;高低温性能好,能够适应一些特殊环境;以及环境友好等。现阶段微电网中可利用的储能装置很多,主要包括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
(1)蓄电池储能。蓄电池储能是目前微电网中应用最广泛、最有前途的储能方式之一。蓄电池储能可以解决系统高峰负荷时的电能需求,也可用蓄电池储能来协助无功补偿装置,有利于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然而蓄电池的充电电压不能太高,要求充电器具有稳压和限压功能。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不能过大,要求充电器具有稳流和限流功能,所以它的充电回路也比较复杂。另外充电时间长,充放电次数仅数百次,因此限制了使用寿命,维修费用高。如果过度充电或短路容易爆炸,不如其他储能方式安全。由于在蓄电池中使用了铅等有害金属,所以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蓄电池的效率一般在60%-80%之间,取决于使用的周期和电化学性质。
目前,按照其使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以将蓄电池储能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铅酸蓄电池,尽管铅酸蓄电池还有不少缺点,但是目前能够商业化运用的主要还是铅酸蓄电池,它具有几个比较显著的优点:成本低廉,原材料丰富,制造技术成熟,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铅酸蓄电池体积较大,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明显。2)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高能量二次电池,由日本的索尼公司在1992年率先推出。其工作电压高、体积小、储能密度高(300~400kWh/m3)、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但是锂离子电池要想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特殊的包装和内部的过充电保护电路造成了锂离子电池的高成本。3)其他电池,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钠硫电池和液流钒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两种电池具有高能量效率、无放电现象、使用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在国外一些微电网研究系统中得到运用[9]。但是,由于价格原因,在微电网中的大规模运用还有待时日。
(2)超导储能。超导储能系统(SMES)利用由超导体制成的线圈,将电网供电励磁产生的磁场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能量送回电网或直接给负荷供电。SMES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由于可以长期无损耗储存能量,能量返回效率很高;并且能量的释放速度快,通常只需几秒钟,因此采用SMES可使电网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容易调节。但是,超导体由于价格太高,造成了一次性投资太大。随着高温超导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超导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SMES快速的功率吞吐能力和较为灵活的四象限调节能力,使得它可以有效地跟踪电气量的波动,提高系统的阻尼。提出使用超导储能单元使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压和频率稳定,SMES单元接于异步发电机的母线上,SMES的有功控制器采用异步发电机的转速偏差量作为控制信号。利用超导储能系统使光伏系统运行稳定性增加,并能提高吸收和释放有功、无功的速率。
(3)飞轮储能。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能量,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构想。但是直到80年代,随着磁悬浮技术、高强度碳素纤维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进展,使得飞轮储能才真正得到应用。
飞轮储能具有效率高、建设周期短、寿命长、高储能量等优点,并且充电快捷,充放电次数无限,对环境无污染。但是,飞轮储能的维护费用相对其他储能方式要昂贵得多。国内外对其在微电网中的运用做了不少研究。提到利用飞轮储能解决微电网稳定性的问题,建立了微网中的飞轮储能模型,并利用PQ控制实现了系统的稳定性。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与飞轮储能系统相结合,以减小风电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文中建立了系统的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超级电容器储能。超级电容器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多孔介质,与普通电容器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更大的耐压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又保持了传统电容器释放能量快的特点,逐渐在储能领域中被接受。根据储能原理的不同,可以把超级电容器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电化学电容器。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比较具有功率密度大、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效率高、充放电速率快、高低温性能好、能量储存寿命长等特点。与飞轮储能和超导储能相比,它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运动部件,维护工作极少,相应的可靠性非常高。这样的特点使得它在应用于微电网中有一定优势。在边远的缺电地区,太阳能和风能是最方便的能源,作为这两种电能的储能系统,蓄电池有使用寿命短、有污染的弱点,超导储能和飞轮储能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