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溶液法制造柔性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作者:周晓晴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7-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来自Natcore Tecnology公司的科学家和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溶液法成功研制出柔性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研究人员使用已获得专利的液相沉积法(LPD),在单壁碳纳米管(SWNT)衍生的背接触层基质上培育镉/硒(CdSe)吸收层。镉硒/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一定的光响应性。LPD也被用来培育铜/硒(CuSe)透光层,而银触头就沉积在透光层上。由此生成的光伏设备显示出非常有特色的IV曲线,证实采用该方法能够制成柔性太阳能电池。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在高温下使用任何半导体工艺。

 
  莱斯大学的Andrew R. Barron教授,同时也是Natcore的联合创始人,他表示:“我们向制造低成本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目标迈近了一大步。这些结果证明我们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这是我们朝着商业等级电池迈出的第一步。”

  Natco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Dennis Flood表示:“使用碳纳米管是为了制造嵌入吸收层的背接触层,以降低背接触层的扩散长度,这样电子空穴复合的比率较低,效率得到提高。”

  Natcore的CEO兼总裁Chuck Provini表示:“这是制造低成本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最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我们提出这个概念。我们已经通过使用LPD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第二,如果我们把这项研发和多接串联太阳能电池技术相结合,就有可能会改变世界;第三,该项技术应该能适应连续性生产。我们在建立研发中心之后就制定了这样的计划。薄膜一直饱受2个问题的困扰:低效和高制造成本。但是,如果把这项技术和多接串联太阳能电池多接串联太阳能电池相结合,我们就能克服这两个难题。下一步,我们要提高电池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们已经把工作从Andy Barron教授的实验室转移到我们自己在罗彻斯特的实验室,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我们就能够研制出商业等级的电池。”(中国储能网独家编译)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