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作为央企中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产业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所属的行业自带“绿色”光环,深耕产业板块亦在政策上颇受青睐。日前,中国节能董事长刘大山受邀参加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就绿色金融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然而,由于环保行业一次性投入大,投资收益较为缓慢,集团财务公司在资源的调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中国节能在绿色金融上有诸多实践,成立绿色基金就是其中之一,以此与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贷款形成互补。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以绿色产业PPP基金的方式支持地方环保项目的实施和落地方面,中国节能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40亿元,并计划在5年时间超过千亿元。
发挥纽带功能
“财务公司可以说是与实体经济绑定最紧密的金融机构,能够发挥最好的金融服务功能。”中国节能财务公司总经理杜乐表示,在企业和银行之间,财务公司是一条重要的纽带。
据了解,中国节能目前拥有518家子公司,其中二级子公司27家,上市公司6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1531.14亿元。作为唯一一家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型央企,中国节能在行业中规模和实力都不容置疑,其中城市固体废弃物及农林剩余物处理能力、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实施规模、烧结烟气脱硫领域市场份额,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均位列行业第一,水处理整体能力居全国前三,金属治理和土壤修复等则居行业领先地位。
杜乐介绍,由于金融市场优质的信贷资源稀缺,中国节能财务公司肩负了牵头集团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洽谈的重任。目前,中国节能财务公司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等主要合作银行建立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关系,有效地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通过财务公司牵头银团贷款,带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110亿元,为公司相关风电、水处理等项目都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他表示,财务公司在行业理解和项目的评价上相比商业银行更准确。在公司增信之后,商业银行对集团和子公司项目贷款会更有信心,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财务公司通过内部绿色信贷的投放引导集团资金能够集中于重点的绿色项目,并在贷款审评中重点评估企业和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杜乐告诉记者,财务公司在信贷投放上不单纯考核商业利益,而是看重于孵化更好的技术,带动产业技术升级等方面。
杜乐认为,财务公司没有投资公司那样逐利,企业在信贷上均是微利和薄利。“可能在资金支持上有限,但是财务公司还能提供保函、承兑汇票、设计融资方案等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节能财务公司对于信贷在减排二氧化碳、约标煤等方面还设计了评价指标。经测算,中国节能财务公司的绿色贷款累计实现节约标准煤8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91万吨,二氧化硫11万吨、氮氧化物10万吨。
与贷款互补互动
“由于绿色产业项目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仅仅依靠贷款并不能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所以,中国节能在绿色金融上有很多实践尝试,成立绿色基金就是其中之一。”杜乐表示。
据了解,由于绿色产业项目一次性投入大,长期资金较多,绿色基金能够与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贷款形成互补。况且在绿色产业政策红利之下,产业基金模式也能够调动社会资本,更有效地利用起资源。
“商业银行的贷款评价指标是项目利润、风险,而基金则更多关注项目前景、市场空间等。”杜乐认为,财务公司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在项目合适时机对接商业银行,与绿色基金形成互动。
据记者了解,中国节能目前正在国内打造绿色产业基金的第一品牌,与世行、亚行均有产业基金的合作项目。如今,中国节能所管理的绿色产业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40亿元,并计划在5年内突破1000亿元规模。
杜乐同时还强调,财务公司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更高,实际贷款标准更严格。财务公司成立三年多以来,信贷不良仍然为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相关指标也均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项目落地上,中国节能财务公司如今还发挥着商业银行不能取代的功能。由于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敏感,部分优质绿色项目在前期是较难获得信贷资金的,此刻财务公司的作用就能得到最大体现。
“项目处于前期时,不确定性较大,商业银行缺少一些参考指标,往往不愿意过早地介入。财务公司在这时只能调配资金做先期的投入,推进项目。在项目较成熟的时候,再向商业银行贷款置换出财务公司资金。”杜乐表示,这种项目前期资金的投入很类似于过桥资金,但是作用上却不能忽视。
据他所说,一些项目的信贷是需要财务公司来带头,这部分资金能够起到撬动商业银行贷款的作用。“不同时期的融资方式都不一样,在项目成型并有稳定的收益之后,项目还能够做ABS资产证券化融资,这一类的融资就更标准化。”
“央企对于融资的利率价格也非常敏感。在上半年市场利率上行之后,财务公司在降低融资成本上的作用就更大了。”杜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