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经济性问题决定储能技术未来路线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08-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新能源乃至整个电力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秘书长张永伟对本报记者强调。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都非常重视储能产业的发展,并已在这一领域展开全球性竞争。如美国能源部在2011年发布的“战略计划”中,已明确将储能上升到战略层面,并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调整税收、支持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储能研发和应用。
 
   “整体来看,我国的储能行业刚刚起步,技术还比较缺失,一方面注重对储能电池本身的研究,对其他载体研究不够,另一方面仅对材料和单一装置进行研究,缺乏对系统应用的研究,甚至没有或者少有对整个产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技术路线尚不明晰。”张永伟分析。
 
   张永伟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形成储能应用的商业模式,必须创造有利于储能价值实现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健全我国电价形成机制,尤其是推行和实施峰谷电价,并制定专门的储能电价。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张永伟:针对电的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
 
   目前我国储能行业刚刚起步,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是抽水蓄能和铅酸电池,技术进步最快的是电化学储能,其中以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最为显著。在实际生产和应用方面,我国已经在实验以及试用不少电化学储能技术,但从整体来看,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中低端的镍氢动力电池和铅酸电池为主,更大容量的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虽有突破,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未发展到商业化运作和大规模运用的阶段,部分储能技术如磷酸铁力、液流电池等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适用刚刚开始,产业化水平很低。
 
   根据全国工商联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电力储能(90%以上为抽水蓄能)总装机约为16345MW,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约占全球电力储能总装机的13%。根据国家电网[微博]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力储能装机容量需要达到60GW以上,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4%-5%。
 
   《21世纪》:制约我国储能行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张永伟: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储能的技术经济性问题。根据中国电科院(19.850,0.13,0.66%)关于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的测算,20MW的储能电池的设计投入额就达到4亿元,如果我国现有风电装机全部配备储能设备则需要一次性投入2000亿元,这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因弃风造成的近百亿元经济损失。
 
   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一旦电力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被大规模仓储,那么储能技术可能存在电力供给侧、电网侧、用户侧和第三方运营商等多种商业模式。但各种模式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除了技术本身的研发成本高和投入大这一因素之外,最关键的是,是否存在一个有利于实现储能价值的电力市场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经济性 问题 决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