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动力电池技术难关仍待突破

作者:王群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7-08-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作为其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的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技术难关仍待突破、电池回收利用仍存障碍等产业发展瓶颈。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续航里程,一个是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眼下,要破解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瓶颈和安全问题,整个行业应着力在电池研发上下功夫。

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分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由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具备比较优势,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选择。根据材料体系的不同,锂电池又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等,不同类型的锂电池各方面性能和价格又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的零部件,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批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跻身世界动力电池行业前列。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国内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达到30.5GWh,同比2015年的17.0GWh大幅度增长79.4%。另外,目前电池成本占新能源乘用车全部生产成本的40%至60%,其技术进步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秉刚认为,未来动力电池行业要持续创新,提高电池性能,企业应努力设计出高安全性的电池产品,同时要与整车企业建立紧密联盟,采取精益生产理念,努力降低成本。

一般认为,动力电池组往往是单体电池经过串、并联而组成的集合体,而单体电池在材料、制造过程中的差异往往导致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我国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长期以来被人诟病,但这一状况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得到大幅改善。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杨华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谈道,动力电池的一致性长期以来是行业发展的难题和短板,动力电池产品要实现安全、高能量密度等稳定性能,在生产之前就要对产品设备以及各个生产环节做好质量分析,做到燃料的数字化、设备数字化、工艺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测量数字化,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电池研究院院长张宏立也认为,在进行电池前期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温度范围、寿命、安全、能量密度等指标的一致性,进行相应的关键技术研发,继而实现产业化应用。

有研究数据表明,预计到2018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废旧回收市场将初具规模,累计废旧动力锂电池超过12GWh、报废量超过 17万吨,到2023年废旧锂动力电池市场将达 250亿元。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无疑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届时,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电池回收将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以后每年将有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安排不好有可能是一场新的环保灾难。”王秉刚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得到具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业进步。

据张家港清华研究院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郧介绍,为了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处理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30多项产业政策,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明确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承担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承担梯级利用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