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超威动力涉嫌信披违规 抽回资金被指做局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3-08-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预估去年年底,昌盛电气向地方政府申请破产,未被允许。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调”下,昌盛电气开始成为超威动力的贴牌企业。
 
  相关媒体近日报道,因去年与浙江昌盛电气有限公司(下称“昌盛电气”)一笔过亿元借贷,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的中国铅蓄电池生产大户——超威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超威动力”)涉嫌信批违规。据悉,这笔借款,曾让昌盛电气这家曾经排名全国第三的铅蓄电池企业一度获得生机,然后又被拖入泥坑。针对上述情况,《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超威动力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记者未得到相关回应。
 
  位于浙江长兴经济开发区的昌盛电气创建于2003年,发展一度迅猛,2004年销售收入达7000多万元,2010年做到了20亿元。报道称,如今的昌盛电气,经营相当困难,产能被闲置、经销商集体逃离、高管纷纷出走。
 
  这个时候,同处长兴县的香港上市公司超威动力向昌盛电气伸出了“援手”,但让昌盛电气的当家人徐克诚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援手”让昌盛电气陷入更大的危机——昌盛电气几近破产,然后沦为超威动力的贴牌企业。
 
  据了解,2012年6月份,在当地县政府的撮合下,超威动力与濒临绝境的昌盛电气签了一份借款协议,向后者借款2亿元。知情人士表示,实际到位1.3亿元。
 
  昌盛电气用这笔贷款一方面缓解市场上的压力,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在江苏盱眙基地的投入。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底,超威动力的负责人突然找到长兴县政府,并在政府的强行协调下,把这笔借款“强行抽回去”。
 
  超威动力的说法是,这笔贷款没有在联交所披露,年底审计肯定通不过。所以公司要把借款抽回去,否则就属于信披违规。于是,昌盛电气再次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去年年底,昌盛电气向地方政府申请破产,未被允许。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调”下,昌盛电气开始成为超威动力的贴牌企业。
 
  “给超威贴牌,根本不赚钱,甚至连还银行利息也不够。而且,现在昌盛电气的产能,只用了不到1/3,其他全部闲置着。”昌盛电气一位人士曾经透露,超威动力想趁昌盛电气身陷危机之时低价收购后者,但遭昌盛电气董事长徐克诚拒绝。
 
  “老徐是有骨气的人,现在委身超威动力也仅仅是权宜之计。”该员工表示,昌盛电气江苏盱眙生产基地,环评早通过了,这个行业现在通过环评是个金字招牌,而且昌盛电气的生产技术在行业内也是比较超前的。
 
  公开报道称,超威收购了不少企业,上游供应商也收购了很多,都是采取类似的办法:企业困难时借钱给你,然后借方一旦经营不善立即抽回资金,如果没有钱还,超威动力就要求债转股,股权价格却被大幅度打折。 
分享到:

关键字:超威动力 涉嫌 违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