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正极企业高增长的背后 存在“后劲不足”的风险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动力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7-09-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正极原材料市场“一片飘红”,原料价格一路飙升,包括钴、锂、锰、镍等正极资源的价格至今仍坚守高位。

这一轮正极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在于上游锂、钴等矿产资源供应短缺;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对正极材料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原材料加工环节产能不足所致。

供需失衡的市场背景下,正极企业的市场表现自然抢眼,而处于下游的电池厂商为了稳定价格、保障供应链也纷纷强化与电池材料企业的合作,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等企业都与电池材料厂商建立了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更是直接布局锂电池材料生产和回收项目,以实现对原材料的价格管控。

当前一片大好的市场形势下,正极企业借此获得持续的订单、市场份额的扩大、知名度的提升等发展优势,在这一片坦途的繁荣背后,也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发展风险。主要表现在:

首先钴、锂等金属的价格波动和供应不足,限制了正极企业的产能和市场推广;目前国内生产的基础锂盐产品的原料锂辉石、精矿、浓卤水等,进口原料占比近76%,国产原料占比仅24%;而三元前驱体生产所需的原料钴金属,进口原料更是超过90%。

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一方面导致原料价格和供应量受当地政局、对外政策和生产环境所影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从海外采购原料的周期较长,从开采到冶炼再到产品入库需要3-6个月的时间,期间需要承担钴、锂价格大幅下滑的风险。

其次产能扩张带来的资本风险,目前电池级正极材料市场,前景可观,大型电池厂都在加紧扩产,为满足市场供需和企业自身发展,积极扩张产能是正极企业的的必然选择;但扩产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却与日俱增,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大客户订单量较大,大多数供应商在实际供货时,产品价格要低于同类型其他产品,利润被压力,成本压力增加;二是补贴退坡和“3万公里”的指标,导致补贴拨付的时间需在车型面市后的1.5-2年后,压力传导下,材料企业的回账周期自然也被拉长,而订单规模越大,影响自然约显著。

以金川科技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川科技账龄l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全部应收账款余额比例为52.5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秘书长李冰心指出:“目前这个阶段,仍然处于项目建设的周期,短期来看仍然会维持一个供应短缺的情况。2020年之后,随着一些新建项目的落地,产能逐步释放,会出现供应小幅过剩的这样一个情况。”

分享到:

关键字:正极企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