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国网愿为特高压掏6200亿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3-08-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有关特高压的争议并没有消除。同时,就全球范围看,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可能会让有关部门的审批"变得更为谨慎"。”
 
  8月21日,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对路透社说,发展特高压不亚于“中国的一场能源革命”。
 
  “发展特高压电网不仅是一个技术革新,还实现了远距离运输,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且能改善当前中东部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压力。”张正陵表示,“未来5年,国家电网将投入6200亿元建设特高压电网。”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多次致电张正陵和国家电网新闻处有关人士,但始终未接听电话。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特高压是1000KV(千伏,电压计量单位)及以上的电压。一项公开研究称,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同等条件下,1000KV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仅为500KV线路的1/4,且如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比采用500KV超高压线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客观而言,中国需要特高压电网。”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国的特点是“有资源的地方没有市场(电力需求小),有市场的地方却没有资源”,这就可以发挥特高压“大覆盖”、“长距离运输”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国电力需求仍会呈现上涨态势,为了保证中国用电符合的正常,特高压“大容量”的优点就能显现。
 
  张正陵也对路透社称,为解决中国的能源资源与负荷分布不均衡,从2013-2017年国家电网将投入6200亿元建设20条特高压线路,以将西南的水电和西北的风电传输至中国东部。
 
  事实上,张正陵的表态并不新鲜。国家电网在之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已提出,今后中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该规划还称,到2015年,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
 
  对此,林伯强分析,国家电网6200亿元的花费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到特高压项目中。在他看来,有关部门可能会一条条审批,确定是否可行之后,才会逐渐“上马”特高压项目。
 
  “但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有关特高压的争议并没有消除。同时,就全球范围看,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林伯强认为,这可能会让有关部门的审批“变得更为谨慎”。
 
  不过,从官方此前的表态看,“上马”特高压项目似乎“势在必行”。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明确指出,一方面是雾霾肆虐饱受诟病,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又大量弃用,“实在不应该”。
 
  “究其原因,主要是特高压电网线路旷日持久争议久拖不决,至今电网规划没有出台,有电送不出去。无休止的争论、无人拍板的局面,导致了今天清洁能源无法输送的困境。”张国宝认为,“另外,风电、太阳能占全部发电量仅2%,消纳这点电力不是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审批蒙西锡林浩特至南京、甘肃酒泉外送特高压等线路。”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去年11月也强调,目前,中国已完全具备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中国不仅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且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惟一的”。
 
  事实上,国家电网也已在特高压电网上有所行动。路透社的数据是,截至目前,中国特高压电网已完成一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两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共达到4633公里,有两条在建的交流和两条直流线路,达6412公里。 
分享到:

关键字:国网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