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基础薄弱的锂工业能否支撑新能源汽车战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网 发布时间:2017-09-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休戚与共关系。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兴起,对上游原材料碳酸锂的发展带动作用显著,而一旦出现波动,也会逐渐让碳酸锂行业降温。同理而论,碳酸锂资源开采及产能扩张及时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而一旦支持不力,也会掣肘下游行业的发展。

事实已经充分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扩张,碳酸锂供需失衡加剧,价格出现猛涨;到了2016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整新能源汽车行业,让整个上游领域短暂降温,碳酸锂价格于是从“略跌”后趋至“平稳”; 2017年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升温,进入第三季度开始爆发,带动上游材料市场逐步恢复,碳酸锂价格稳中有升。

需注意的是,虽然短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一波三折,但长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属于国家战略,所以整个产业链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依然坚定不移,依然有大量投资涌进新能源汽车及其上游产业链。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迎来快速增长,届时碳酸锂供应能否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并不乐观。

另需警惕的是,虽然中国锂储量占到全球资源的22%,但由于锂资源总体品位低、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不易开采、自身加工工艺水平低等,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目前中国包括碳酸锂在内的基础锂盐的生产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比例在70%-80%。资源保障不足成为制约中国锂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

这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锂产业谋长远发展,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基于当前中国锂工业较为脆弱的基础考虑,要解决锂资源保障难题,一方面需在国内加快四川、青海、江西等资源基地建设,合理开发、高效利用锂资源;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要勇于“走出去”做大做强,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实施,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

锂工业基础薄弱

锂的应用领域包括玻璃陶瓷、润滑剂、空气处理、铝冶炼、锂电池等。中国锂消费市场电池领域占70%,润滑剂、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占比为30%。受到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导致对锂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自2015年以来,碳酸锂供应一直处于偏紧的状态。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碳酸锂供需缺口为1.73万吨;去年的缺口为1.32万吨,今年预计在1.4万吨左右。碳酸锂价格也因此一直高居不下。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国内真正能够稳定供应碳酸锂的企业较少,原料加工环节的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受制于上游的锂资源限制。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产的包括碳酸锂在内的基础锂盐产品,进口原料如锂辉石及精矿、浓卤水占比近76%,而国内资源如卤水和矿石占比仅为24%。

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的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为盐湖卤水型;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硬岩型锂辉石。而中国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和四川等地,加之国内开发技术不成熟,诸多因素使得企业对国内资源的开发望而却步。

总体来看,国内可有效利用的锂资源不敌海外,已投放产能规模及新建产能规模不敌海外巨头,已形成的市场格局难以被打破……还需警惕的是,国际巨头已开始加大布局国内市场。而中国锂工业基础依然较为薄弱的局面在未来若干年都可能难以改变。

企业亟待做大做强

也许有人会说,长期以来全球锂行业都以SQM、ALB、FMC、泰利森为首,中国锂电行业不也发展不错吗?但此一时彼一时,中国势必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越他国,希冀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支持力度远大于从前。如果中国锂资源长期大量依赖进口,锂产品生产企业整体羸弱,长此以往的后果难以想象。

凡事当“未雨绸缪”,中国锂行业应在加强国内锂资源开发及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打造旗舰型锂业集团,让国外资源为我所用,这是中国锂行业为新能源战略服务,保证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庆幸的是,早在2012年天齐锂业便开始了谋求国际锂资源的步伐。此后天齐锂业本身也因控股全球最大锂矿石供应商泰利森,从一个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企业,一跃成为能够与SQM、ALB、FMC等巨头匹敌的国际型锂产品生产企业。

国内另一家主流碳酸锂生产企业赣锋锂业也在积极谋求国外锂资源。近日赣锋锂业对外透露,Mt Marion矿山今年2月份顺利投产,目前每个月供应3万吨左右的锂精矿,6%的、4%的都有,到年底有40万吨的产能,公司今年还用不完,2018年全部自用。矿山还在做技改,2018年4月以后可以提高6%锂精矿的供应比重。Pilbara的矿山投产后,每年还可为公司增加十几万吨的锂精矿,完全能够满足公司在建项目的原材料需求。

总体来看,基于对锂电池行业长远发展前景的看好,当前国内锂加工企业明显地加快了锂资源开发利用及加工技术提升的步伐。甚至一些“跨界”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上游锂资源、兼并上游锂产品生产企业(见下表)。

表1 锂加工企业扩充产能

1505263691120744.png

表2 跨界企业布局碳酸锂

1505263749399473.jpg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锂行业要想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占据有利位置,抢占行业制高点,将有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踊跃地“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既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锂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

分享到:

关键字:锂工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