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海通证券发布研报称,AMG电池产品向上海通用和比亚迪小批量供货。
风帆股份董事长刘宝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表示,公司的AGM电池已经同上海通用、比亚迪等汽车厂商签订合同并供货,与在华的大众汽车公司、宝马、奔驰、沃尔沃、长城、奇瑞等汽车公司签订供货意向书。
而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大单的买家或为比亚迪。
此次AGM电池订单是风帆股份在3月份正式公布通过德国大众实验室试验认可之后获得的首批订单。
风帆股份证券办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等到认证流程走完,获得相关配套认可之后,公司便可以替代进口,而未来公司也会大力发展AGM电池项目。”
此次订单和目前公司对于AGM电池项目的大力投入正好表明了公司业务转型的路径。
募投定增双管齐下
对于AGM电池项目来讲,风帆股份可谓是大力投入。
2011年7月29日,上市公司通过了年产400万只AGM电池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项目总投资50,894.40万元,项目建设期两年。
目前,项目一期完成对原有生产线进行设备升级和工艺改造,形成了50万只/年AGM电池的生产能力。 项目二期将于2013年底完成,可形成50万只/年AGM电池的生产能力。三期将于2014年底完成,将形成200万只/年AGM电池的生产能力。二、三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为30,000万元四期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最终使公司AGM电池达到年产400万只的能力。
另一方面,公司在2012年6月抛出了定增预案,想要募集总额不超过10.60亿元人民币的金额,资金的主要投向便是年产400万只的AGM电池项目。
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定增预案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的批复,今年年内就可以完成增发。”
不难看出,AGM电池项目是公司的研发重点,大力投入的背后是为公司日后的转型买下了伏笔。
竞争激烈促转型
记者查阅风帆股份2012年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公司的全部营收都来自于蓄电池业务,其中锂离子电池的营业收入甚至在2013年半年报的报告期同比上一年下降了-2.37%。
另一方面,传统的蓄电池业务出现了几家争食的激烈局面。风帆股份在2012年年报中称“十二五”期间,国内汽车起动铅酸蓄电池产业将形成以“风帆”、“江森”、 “骆驼”为代表的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
但是根据2012年年报和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来看,目前风帆股份处于竞争的劣势。公司2012年及2013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水平分别低于竞争对手骆驼股份5.76、10.87个百分点 。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整个蓄电池行业的产能都在飞速跃进中。
江森公司提出了在华投资5亿美元,建设4个新工厂规划,规划目标为至2015年年产能达到3000万只。
骆驼公司计划新建两大项目,产能规模分别为800万只/年和540万只/年,与原有700万只/年产能合并计算,2015年,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只以上。
风帆公司自己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增产能1000万只/年,年总产能规模将达到2000万只以上。
一位行业研究员也向记者指出,目前这个行业的竞争确实十分激烈。
如此残酷的行业竞争现状让风帆股份不得不将目光伸向另一片蓝海——AGM电池产业。
风帆股份的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AMG项目肯定是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转型方向。”
“虽然目前其他几家也都在做AMG电池的项目,但是率先获得德国实验室认证的便是风帆股份。”前述研究员指出。
“我听说国家将要强制推行汽车的发动机起停系统。”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AGM电池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全国汽车产量为1927.18万辆,汽车保有量约为12000万辆。按照配套市场中每辆新车需配一只电池,维护市场每只起动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年,每年有1/2的存量汽车更换起动电池,而每只起动电池的平均容量为1.2kVAh,2012年全国起动电池需求量达到9513万kVAh,同比增长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