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首届“储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7-09-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了增进储能电池领域不同研究方向重要研究成果及最新动态的相互了解,共同探讨不同应用场景储能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2017年9月16日,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办的“储能电池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和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支持。来自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日本琦玉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恩迪蓄电池有限公司、东莞钜威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强能电气有限公司、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天能集团等70余家单位的1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期间,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姜久春教授、东莞钜威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刘洋副总经理、上海西恩迪蓄电池有限公司文宝玉总监、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刘勇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深圳市强能电气有限公司王创社董事长、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研究院院长姚高亮、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曹高萍研究员、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刘丹丹博士、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先端研究所柴茂荣教授,围绕“储能电池新体系探索”、“储能电池本体技术与关键材料”和“储能电池应用技术与回收再生”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并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

专家圆桌讨论会

在会后的圆桌讨论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储能技术作为支持传统电力平稳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支撑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微电网、电动汽车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储能系统成本偏高,安全性和经济性仍待改善,技术研发和应用端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电池回收产业链责任不够明确,储能产业的指导政策和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些仍是制约储能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针对目前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专家建议应在厘清储能本体技术和应用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发展相适应的储能电池技术,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和易回收将是储能电池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大型电力储能电池技术的基础创新研究和知识产权布局,推动开展储能电池技术的知识产权商业共享,根据储能(电池)技术水平实事求是地发展储能产业,务必是在储能电池本体技术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再开展大型兆瓦级别以上的示范应用。

专家建议,未来储能电池领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大规模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2)边远地区的电池维护和回收;(3)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及材料再生;(4)电池模组的均衡和热管理;(5)储能系统经济性核算及附加价值研究;(6)适于大型电力储能需求的超高功率安全储能电池技术;(7)储能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探索。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