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比亚迪中期净利大增25倍并非利好?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3-08-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从目前的情况看,“秦”在技术方面非常过硬,但投资者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未来销量到底能有多少这个问题上。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充电的问题,一些投资者并不认为新能源汽车存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
  “在特斯拉这"高富帅"面前,比亚迪(002594,股吧)是国内投资者眼中的小"屌丝"。”一位汽车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随着特斯拉正式开始接受中国订单,该公司股价再度在美国市场上被强力拉升,8月26日一度涨至每股173美元,但也正是同一天,身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的比亚迪(002594.SZ)却因为发布了令人失望的半年报而遭到投资者抛售。本周以来,比亚迪连续5日下跌,截至周五收盘,比亚迪报收31.77元/股,本周累计下跌11.65%。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即将落地,近日的大跌是否成为很好的买入机会?
 
  中期净利大增25倍并非利好
 
  去年,比亚迪遭遇了一场滑铁卢。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整体业绩出现明显的下滑,全年仅实现净利润8137万元,相当于公司2011年净利润的13.35%。
 
  不过,就在业绩达到冰点之后不久,比亚迪便迎来了亮丽的2013年一季报。这一季中,比亚迪实现营收约129亿,同比增长9.8%,实现净利润为1.12亿,同比大增315.63%。
 
  记者查阅发现,这时几乎所有分析报道都一边倒地认为:比亚迪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
 
  比亚迪股价从4月16日开始触底反弹,此时也正是特斯拉汽车的股价开始启动不久。在过去的4个半月时间里,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了55%。“尽管这和特斯拉同一时期130%的涨幅相比尚有差距,但这么大的企业能够翻身已不是易事。”一位券商分析师这样对记者表示。
 
  好景不长。比亚迪刚刚公布的中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60.4亿元,同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2524%。而市场认为,尽管净利暴涨25倍,但究其原因是2012年同期利润的“寒酸”,2012年1~6月份比亚迪净利润仅1627万元。
 
  专业财经网(博客,微博)站雪球上一位叫做“新能源观察”的比亚迪分析人士指出,这4.26亿元净利,其中营业利润才2.72亿元(税前),每股收益仅0.18元,这还有3个亿(税前)的营业外收入(扶持与补助资金)贡献,同时预期Q3基本不盈利。
 
  众所周知,比亚迪目前有三项主营业务,分别为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电池和新能源业务。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分析师汪刘胜指出,比亚迪中报披露2013年汽车销售约25万辆,同比增长24.7%,汽车产品收入为136.7亿元,同比增长17.8%。但因为S6和G6销量占比下降,公司产品销量结构下移,单车均价从去年5.9万元下滑到5.3万元。
 
  此外,比亚迪在半年报中做出的第三季度业绩展望更是雪上加霜,公司预计前三季度股东净利润为4.3亿至4.77亿元,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为3000万至5000万元。
 
  “无论电子还是汽车行业,6、7、8月(反映在财务上为第三季度)基本上是淡季,尽管第四季度会迎来旺季,第三季的业绩如果太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四季度的业绩,最后很明显2013年比亚迪的业绩不会太好。因此这个数据显然是很难接受的。”“新能源观察”在文章中说道。
 
  “秦”有望成为比亚迪新希望
 
  从中报中不难发现,一直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仍在持续,但即将上市的新款混合动力车型——“秦”仍然给比亚迪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
 
  “比亚迪在今年推出"秦"的机会很好,在特斯拉令全球刮起新能源汽车的旋风之后,"秦"将会带动比亚迪乃至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且近两年来,比亚迪对这款产品倾注了很多人力物力,致力于打造一款颠覆性产品。”上述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主要为三块:DM、纯电动、绿混。2008年及2011年,公司分别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以及纯电动车型E6。其中,F3DM搭载全球首创的DM双动力混合系统,而E6是全球首款采用铁电池为动力的纯电动汽车。
 
  汪刘胜则指出,“秦”的推出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参数上来看,搭载了高电压、高转速电机的“秦”动力性能远远超越同级别车型,百公里加速预计在6分钟以内,百公里耗油仅2升。同时,“秦”配置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i系统,大幅提升了智能化程度。
 
  不过,上述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上不去,因此公司并没有产生制造业的规模效应,比亚迪这次推出“秦”的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公司战略上的转型。未来,新能源和智能化将是公司的主要核心方向。
 
  从目前的情况看,“秦”在技术方面非常过硬,但投资者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未来销量到底能有多少这个问题上。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充电的问题,一些投资者并不认为新能源汽车存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一些质疑者指出: “秦”相对于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而言价格亲民,在享受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可以以15万元的价格买到一辆,但这一相对低端的定位不仅不会吸引到一些低端的购车者,同时相对于一些传统的汽车也没有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秦”的价格只有在获得补贴的情况下降至10万块钱一辆才会打开销路。
 
  中银国际分析师胡文洲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经历消费者逐步认可和接受的过程:“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技术和市场的摸索后,对比亚迪而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推广工作已经逐步拉开帷幕。随着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及公司全新技术的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逐步放量。”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新政”市场已经基本形成预期:由财政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新一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框架已基本确定,最快于9月份对外公布。
 
  市场预计这次的“新政”将会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将建立试点区域;补贴方式将采用中央财政直接补贴车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等。
 
  上述券商分析师说:“新政的利好尚未反映到股价中来。特斯拉在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之后实现盈利,政府的补贴起到了很大作用。”
分享到:

关键字:比亚迪 中期 净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