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Pollitt: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电改规模很大,近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重要。中国是世界上用煤最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容量也是世界首位,电力行业是中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源头,因此对能源或者气候变化感兴趣的人都会关注中国的电力改革在怎样变化。
Michael Pollitt:中国从1985年开始电改,在时间上和经济改革并行,但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电力系统的改革还有不远的距离。上一轮电改完成了厂网分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应运而生,这是成功的电力体制改革。但是电改进程在2007、2008年停滞不前, 虽然有改革框架,但市场搭建过程远未完成,这是9号文出台的背景。
Michael Pollitt:万事开头难,有一些最初对电力市场架构的积极步骤没有实行。2002年曾预期在厂网分开的基础上发展电力市场,但直到2008年也没建立。2015年出台了9号文,但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日前市场。
Michael Pollitt:和印象中一样。令我印象深刻是这里的人们如何理解市场,市场怎么运作,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和我交谈的市场参与者都意识到广东试点目前的改革不是市场化的终点,月度集中交易只占据市场的一部分,这类交易对市场没有传递出可靠的价格信息。
eo: 据您观察,广东市场化改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Michael Pollitt:从我和电力行业交流来看,主要的问题是:
Michael Pollitt:很明显,9号文让电力行业的人认真对待它所启动的这一轮电改。广东试点不是实验室,是相关方都参与进来的真正的市场,这是明显的进步,并且培育了以前没有的售电商,人们开始从公司和市场的角度考虑如何用市场合理配置资源。
Michael Pollitt:我们看到售电商在呼吁电改,我想人们观念彻底改变了。电力市场改革需要一些电力系统的参与者真正代表用户,并让用户真正得到低电价。 当售电商开始谈论他们的用户想要更低的电价,想要可靠清洁的电力,他们在谈论他们的客户时,你知道电力行业真的改变了,某种意义上,这是电力行业从业者观念改变的最终检验标准——人们不再谈论生产者的利益而是开始谈论用户的利益以及用户想要什么。
Michael Pollitt:广东的经济条件已经很充分了,广东有高电价、富足的经济环境、高价化石燃料,还有使用低成本电能资源的机会,并且工业用户对实时市场的价格信号也有良好的价格反应。
Michael Pollitt:主要的担忧在于对工业的影响, 有人担心现货市场能否行得通,能否保持供电可靠性。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是首要问题。当电力系统可靠性出现问题,原因在于调度的方法不正确,而不会是价格导致的,市场与电力可靠性关联并不大。
Michael Pollitt:中国的现货市场应该与调度一起改革。之所以需要现货市场是因为,它能准确提供瞬间价格信号进而提高发电和用电的效率。在日前市场你会有很多选择,英国电改初期引入了强制式电力库交易,要求100MW以上的机组必须强制进入电力库投标。
Michael Pollitt:价差模式也可操作,这在输配电价没有核定时是管用的。但用户想要的还是绝对价格,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相对于管制价格,实际的电价会上涨。售电公司代理不同电压等级用户,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不同,价差传导不能准确反映不同电压等级用户的准确价格,若是用降价幅度为报价容易出现问题。
Michael Pollitt:如果市场是发挥作用的,售电商的红利会被下拉到一个水平。售电商为用户提供服务,他们之间很具竞争性。长期来看,在零售市场不会有高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售电商会开发其他业务,他们需要附加值才能实现盈利。
Michael Pollitt:北欧市场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壁垒,他们通过相互保险机制(Mutual Insurance)解决了这一问题。
2)我们看回中国,如果广东和云南进行交易,广东的电价会降低,化石能源生产也相应减少,对云南来说,如果某些年是旱年,云南可以进口广东的电,云南和广东的用户都能从中获益。 虽然广东的发电商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社会整体将获益。
Michael Pollitt:在欧洲,首先几个国家建立了各自的电力市场,再连接协调这几个市场,一旦独立的市场能良好运行,连接的工作就没那么困难。PJM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广是由于其他市场主体看到加入这一高效市场的益处。正因如此,电力市场逐渐连接起来并不断扩大。这是欧洲和美国PJM电力市场的经验。
Michael Pollitt:首先,英国完成了发电、电网的分离,售电的垂直化分离;在平行层面增加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的数量,鼓励企业多元化,这时市场就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监管者来监管电力系统中垄断的部分—电网。其次监管者还要促进市场充分竞争。这两项职责涵盖的内容很复杂,监管者需要对电网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他们降低成本,鼓励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减少用户损失。另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是促进充分竞争,英国也花了很多年才在电力市场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市场竞争体系。
Michael Pollitt:英国私有化的过程中,新的监管体系代替了旧的监管。当时的监管机构由一位非常睿智的经济学家史蒂芬·里查尔德(Stephen Littlechild)领导。他是一位有很高声望的竞争派经济学家,极其推崇开放市场,在媒体中也很积极宣扬这些理论。十余年间,他是OFFER(即Ofgem的前身,只负责电力行业的监管)独立的监管者,是他建立了英国现在能源系统独立监管的模式。这一模式后来发生了变化,现在不只有单一的监管者, Ofgem有了董事会,由董事做决定。
Michael Pollitt:监管机构董事会成员由政府机构任命,他们有固定的任期。除非不能胜任,否则在任期内司法机构不能开除他们。独立监管受到来自政治影响和行政方面的干预非常有限。董事会一部分是Ofgem的雇员,属于公务员,一部分是来自商会和学术机构的独立董事。
Michael Pollitt:英国称之为反市场行为。发电企业之间协定价格,违反了竞争法(反垄断)法,会被移交至监管机构处理。Ofgem将展开独立调查,或移交竞争委员会(即一般的管理反垄断机构)。如果市场参与者试图垄断价格,我们需要对这种行为时刻保持关注。
Michael Pollitt:我也想和中国的利益相关方探讨这一问题。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除非政府不干预,才能保持监管绝对的独立性。现实是,政府作为保障机构独立的一方,有权利监管。因此政府必须放弃一部分权利给予监管机构独立监管充足的空间,这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
Michael Pollitt: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我常对学生讲,5是一个特别的数。如果市场中有5家同样体量的公司,市场具有充分竞争力,超过5家,没问题,如果变成4家,可能就有问题了。中国5大发电集团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现在还不能看清公司兼并对于各大发电公司的影响。我们应该关注发电集团之间的合并,毕竟市场上的其他成员也不希望某一家的份额超过20%。
Michael Pollitt:是的,并且还取决于是否这些公司具有独立决策权,如果其中一家有20%的份额,对市场的各个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合并后的影响力更大,监管者和反垄断机构需要在发电市场注意。
Michael Pollitt:有。我在上一份报告中总结出国际改革中的一些通用经验。最重要的是垂直分离各环节、确保市场发挥作用,以及监管的独立。中国在电改架构上做得很好,但市场以及监管系统还并不完善。国际上有很多好的实践和经验,关键需要实行。
Michael Pollitt:每个经济体都被多重目标困扰。欧洲电力市场的改革架构设置地很好,有完备的电力市场,电力、电网监管有很多经验,但也很难兼顾电力低碳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提升能效。英国电力系统还未实现低碳化,依靠大量补贴才做到低碳,但补贴会影响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Michael Pollitt:1990年监管体系建立后,由监管机构决定成本核定,规制的是企业价格而非利润。对电网公司来说如果成本降低,他们收益会提升,电网公司当然希望降低成本。这解决了输电公司的盈利问题,使他们的收入得到了保证。我们称其为价格上限规则(RPI-X,即企业价格的平均增长率不超过零售物价指数减去生产率的增长率),监管机构通过直接控制企业价格涨幅,而无需太多成本资料便能监察和监管价格。这一规制允许企业在任何一年内随着通货膨胀水平改变价格,并考虑了产业运行效率的因素(当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时,X可为负值),这种激励性的监管促进了电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应用得非常成功。后来配电实际收费水平降低了60%,输电价格降低了40%。
Michael Pollitt:必须要非常仔细地建立输配价核定机制,监管者要评估电网投资计划,电网公司可以提出有条件的扩张提案,英国的监管者会雇佣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独立评估。之前所说激励性的机制也能令他们精细地计划投资。
Michael Pollitt:中国各个电改试点只有有限的市场种类。月度批发交易并没有在时间上(每日)有所区分,只有少量电量在市场交易,我在《电力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中提到,希望看到至少一个省能实践所有的市场机制,将所有电量放在市场交易,市场形式包含日前市场,日内市场。中国选择每个省来改革是非常有雄心,但与其每个省迈一小步,不如一个省迈一大步,以后再推广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