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9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时担任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张华民先生出席了由中国储能网举办的“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高层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本次研讨会,我的发言题目是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现状及展望,我有两项工作,一个是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再一个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做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主要来推进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
对于今天上午领导的报告内容,我持有不同的意见。领导说不需要储能,我们国家2012年公开发表的数据,全国弃风200亿千瓦时,但是弃光率达到40%。我们国家的特点是报喜不要忧,可能比这个数据还要大,但是领导仍说不需要储能,我个人认为这是个问题。
电网就是发电和用电要有一个平衡,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大问题就是预测比较困难,可再生能源要实现规模化应用,我认为不单是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的问题,跟踪计划发电、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都需要储能。我们的主要项目是跟踪式计划发电,这样可以减少弃风。
大规模储能技术有几点要求:一是安全性;二是生命周期的性价比,包括回收环节都要加进去;三是生命周期的环节负荷,即整个从矿山开采到制造到应用这个环节。
大规模储能有很多,我们的重点就是电池。这个是全球储能设施装机容量图,大家看到全球装机容量为125GW,其中绝大部分是抽水储能,达到98.5%,其他储能设施装机容量也是2.1GW,其中电池所占比例也比较大,所以发展前景很好。
这是PIKE研究所发表的2011年到2020年的应用投资预测,其中有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还有抽水储能以及压缩空气储能,这是一个大概的趋势。
液流电池今天上午也有人讲过。另外,液流电池有很多种,现在在研发的就是杨裕生院士团队提出来的锌镍单液流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但有一个问题是该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比较低,目前成本优越性还没有发挥出来。
这个就是全钒电池,就是钒的变化。特点就是容量可以独立设计,容量是千瓦时到百兆瓦时的规模。还有一个特点是循环寿命比较长,电解液可以半永久的使用。所以,我认为性价比是比较高的,而且声明周期的材料和部件可以循环利用,像电解液,像其他的材料除了塑料和炭可以重复使用,最后就是坏在电堆和管道上,这些东西可以把它烧掉,这也是能源的一种。因此,它的回收应该是正能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会产生价值。[page]
使用寿命安全性比较好,可以达到15年到20年。
问题是比能量低,上午有人讲是一兆瓦500平米的占地我想想也不太低,我们5兆瓦的占地是2千平,占地也不是太大。
我上个月底到德国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讨会,主要是讲液流电池。2020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要达到110GW,占整个电能装机容量的47%。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占95%。
关于技术,德国人搞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包括发电和储电,也搞了氢气燃烧,带有氢气和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甲烷,但是现在并没有考虑成本问题,还只是一个构思而已。
大化所从事储能产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是做单电池,08年做百千万的系统,然后去年我们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的系统。
商业化挑战就是最终解决成本的问题。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电池材料,创新的电池结构,上午有人问住友电工为什么重新开始?他也没有回答,我认为它也是把性能和成本降下来了。再一个是可靠的电池运行管理策略。
我们做电解液的开发,年产能达到150MWh这样的规模。
双极板的材料,脆性较大,不适于组装大功率电堆,所以我们开发了塑料复合材料,就像压面条一样生产。
还有一个膜的问题,国内发改委还作为重大的攻关项目,非氟膜要产业化就要用全氟黄酸膜,现在要求一个千瓦在3千块钱以下,现在膜的成本超过3千块钱,所以不可能产业化,我们团队就是开发非氟膜。性能不管是单导电性都比全氟黄酸膜要好,我们在电池组装方面我们有电池组装生产线,可以规模化的生产,产能能够达到20兆瓦,但是我们现在订单不到10兆瓦。所以呢,目前还是在赔钱在做。领导总说没有好的技术,我们认为这个技术非常好,但是领导走了。
这是我们22KW的电池模块通过了国家级能源科技成果的鉴定,同时我们176KW的单元模块系统也通过了欧洲检测机构的检测。352KW/700KWh储能模块也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国家级能源科技成果的鉴定。
如何储能?我们08年成立了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使用大化所的技术。09年一年进行厂房建设。2010年进行成果转换,2011年开始销售,销售合同规模为200万,2012年是1个亿,今年领导也不太重视,我们争取2个亿。万部长主要重视燃料电池和电动车投了多少钱,但是我们这块投入比较少。[page]
发改委还给我们一个牌子,农业局给我们重点实验室的牌子。
到目前为止,近五年进行了10几项目示范项目,包括5兆瓦/10兆瓦时,今年有五个大的项目,其中兆瓦时的项目有三个,一个是黑山的,还有一个也在辽宁阜新这面的。
我们的07年是寿命考核,09年在西藏做5千瓦的示范。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中心,这个供电是300千瓦时的一个储能电池,我们买了60千瓦的太阳能电池板装在这上面,因为我们液流电池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额定60千瓦,就可以在这上面输出上可以连续运行几百小时没有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原先也是这样的,但是装上去以后我天天去看,到中午太阳最好的时候去看,就发30个千瓦的电,我就问他们,他说我们在理想条件下这是60千瓦,现在打折了。另外锂离子电池,我希望国家电网能够给我们全钒电池一个机会,在张北几个兆瓦的锂离子电池在示范,国宝主任到加州参观锂离子电池的示范,发现都是20%到30%这样一个输出功率下运行,所以一个千瓦时多少钱,国宝主任说应该乘以5,所以这个价钱的话,我认为有一个额定输出这一块,不要忽悠。这个都说好呢,你自己用不用?这个就是我自己的家里面装了风机,但是这个风机换过两次了,但是现在不敢换了,因为太高了。我们又增加了3.5个千瓦的太阳能电池给它配套,一个400平米的房子做饭、照明来使用。
09年美国能源部叫我给他们做个报告,这个负责人也来到中国,他说你家用的我去看看,2010年他带着美国农业部的人员来到我的别墅去看了一下,他进去以后先摸底下,一看手下什么都没有,他说你密封做的还不错。
这是全球最大的5MW/10MWh的一个风电厂。总共用15套352千瓦的电池系统,每套系统都可以运行.因为是风电,夏天风小,冬天风大,晚上风大,白天风小,有的时候要灵活运行,我们就来调整这个。这是电池系统的区域,这是电池控制的区域,这是储能罐的区域,这一排是三个子系统,开始的时候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跟踪计划发电,一个是频繁输出。现在看跟踪计划发电比较有效,这样的话可以不弃风。我们现在正在黑山们做3兆瓦系统,准备示范10种功能。[page]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寿命,住友电工曾经做了一个,但是膜发生了问题。我们从07年用了2千瓦的系统,做到2012年,做了5年多,接近6年的时间,我们做了1800多天,循环12542多次的充放电。因为我那个楼要改造,所以叫我拆掉,我们在拆之前又做了一个测试,能量效率衰减5%,现在我正在分析这个电池,这个电池是20节电池,这个膜,没有一个破的。我们把这个电池拆的小一点,我们又装了一个电堆,性能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这个电池的寿命我认为还是能够满足要求的。
另外一个成本的问题,有人说电池太贵,你像住友电工这个15兆瓦项目是2亿美元的国家补助,我们国家光喊说没有电池,但是我们得到的补助很小,我们国家锂电池大概几十亿,但是液流电池就是几千万。
我们现在成本大概是9千多块钱,我们的目标就是怎么去降低成本?一个是高性能的膜,一个是用低纯度的钒电解液,再就是高导电性的电极和双极板,基于新材料的高功率密度电堆。
我们还做了一些研究,我们设计点就是能量效率不低于80%,我们现在从80毫安提高到200毫安每平方厘米,能源效率在80%以上的情况,这样的话成本可以降低60%。在电堆说我们提高到160毫安每平方厘米了。
同时从我本人来讲也在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首先,国内能源局成立了标委会,我们所是主任单位,我来做主任委员。第二,欧洲人液流电池做的不是太好,但是做标准比较及时,他们一直在做标准,每一次都邀请我去参加他们标准的制定,IEC也在制定标准,我们一致给它建议要成为液流电池标委会的工作组。最近,IEC给我发了一个邮件,同意TC21和TC105组合联合工作组制定液流电池标准,由中国提出建议书,我们要提出标准草案,由中国做牵头人,估计这个月我们就能把建议书提交到IEC办公室。
国内我们已经做了四个标准,我们国标是GB,我们代号是非常响亮就是NB,就是能源标准。我们做了三个标准已经颁布了,有一个在进行讨论。这个是欧洲做标准的时候邀请我们去参加,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比较大的认可,他们五个工作组我参加了两个工作组,联合储能的王博士作为牵头人参加了他们第四工作组,就是拥护手册,第一稿由我们中国人给它写的。
最后感谢发改委能源局,虽然没有给我们多少钱也给我们一个牌子,科技部给了我们钱,我们地方政府对我们支持还是比较大的,辽宁省电力设计院和液流电池技术用户等等!
谢谢大家!(本稿未经演讲者本人最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