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产业重在建设“四张网”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支点杂志 发布时间:2013-09-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董小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当前,全球正在推动新能源变革,新一代能源体系应具备经济高效、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运转等特点。这具体体现在能源对内利用体系、对外利用体系、运转体系和效率体系“四张网”的建设之中。
 
  首先,要对国内能源“吃光用尽”,以分布式能源网络再造能源对内利用体系。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就逐步发展和普及分布式能源系统,使小型、分散、有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使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农村经济发展、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目前北欧国家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电量份额已超过30%-50%。美国也表示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不再建设大型供电设施,预计到2020年美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电量份额将达到25%。
 
  在欧美基本不再建设大型电源设施时,我国却将眼光更多放在能源集中生产上。去年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具体目标,但实际发展仍然缓慢。
 
  其次,要对全球能源“充分利用”,以洲际兼容网络再造能源对外利用体系。
 
  世界各地能源分布是不平衡的,中国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能源,完全取决于洲际能源兼容网络的建设。洲际能源兼容网络是将广域电力输送网络同智能电网结合起来的能源网络,它通过不同能源之间以及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互动,有效地解决了能源稳定性和不平衡问题。目前北美已经实现了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自动控制、供气安全的区域输配网络;欧洲也建立了广域能源网络即洲际兼容网络。
 
  再次,要实现能源“双向互动”,以智能能源网络再造能源运转体系。
 
  智能能源网,亦称互动能源网,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能源的流程架构体系进行革新改造,建构新型能源生产、消费的交互体系,从而达到不同能源网架间的智能交换,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减少能源消耗的路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国的传统能源网络有两个缺陷,一是不同能源之间不能互动,二是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也不能互动。正是由于缺乏互动电网系统,我国才经常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的“气荒”、“电荒”等短缺现象。如果不同能源之间、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能发生双向互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最后,要修建能源“高速公路”,以超导电网再造能源效率体系。
 
  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高温超导电缆将取代80%的城市传统地下电缆,世界市场超导电缆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我国进行能源效率体系的革命,也就是要修建能源“高速公路”。这是解决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的最佳途径。比如从内蒙到上海通过传统输电方式输电至少需要500千伏的电压,如果通过超导电缆则仅需要用220伏的电压输送即可。2011年5月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省白银市建成并安全运行,这也是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标志着我国超导电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超导电力产业的空白。(来源: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产业 重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