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

作者:欧阳明高 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7-10-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品性能的提升,鼓励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本文对国家科技研发计划支持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 5 年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历程

1.1 “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汽车整车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为开发重点,采取整车牵头、零部件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根据整车产品特征属性和关键核心系统共享属性,建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矩阵式研发布局。

 

1.2 “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十一五”总 体研发思路是:基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交通与 能源领域战略研究成果,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行互动 与协调发展。一方面优化现有以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通过“过渡”与“转型”的双重战略 促进汽车动力电控化和电气化双重技术变革。

 

1.3 “十二五”电动汽车重点专项

科技部制定了《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在“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果基 础上,以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为总体战略,提出了 技术平台“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挤”、产业推进“三步走” 的技术发展路径。在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小型轿车上优先 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形成“两头挤”发展格局,启动市 场。然后滚动发展,逐步挤占中高档轿车这一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

关键零部件技术

1)动力电池技术。

至今为止,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经历了 3 个阶段。“十五”起步阶段:主要研发镍氢动力电池 和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十一五”发展阶段:加大了磷酸 铁锂电池研发,支撑了“十二五”电动汽车示范与产业化;“十 二五”升级阶段:重点支持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研发,电池比能量目标要求达到 180(W·h)/kg。

2)电机驱动技术。

在驱动电机技术方面,采用车用电机 多领域集成优化设计理念,解决了多目标高性能车用电机的 极限设计、多物理场精确分析、控制策略、系统集成等技术难题。

在电机控制器技术方面,采用电力电子模块集成技术, 将汽车级 IGBT 模块、长寿命膜电容与低电感复合母排高度 集成、低热阻散热技术以及小型化电路板设计技术高度集 成,降低了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实 现了电力电子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

3)车用燃料电池技术。

4)电动化附件技术。

“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研发展望

研发布局与重点任务

1)研发布局。“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总体布局,按照全创新链设计原则分为 4 个层次:基础科学问题、共性核 心技术、动力系统技术、集成开发与示范。每层有 3 个模块: 三大基础科学问题;“三横”共性核心技术;“三纵”动力系统 技术;面向集成开发与示范的三大支撑平台

 

2)重点任务与目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研究重点与 目标:重点突破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安全性等电池系统集成技术。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