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德国光伏业或在大选后迎来全新机遇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9-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虽然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失去了执政联盟,但是她的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尽管前景未卜,但是对于德国光伏产业而言,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构成的绿色联盟或许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虽然多数观察家认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会与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SPD)形成联盟,以获得25.7%的票选支持率,而史无前例的是,该党也可能会选择与绿党形成联盟,绿党被众多人士视为唯一一个坚守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治党派。

  然而,继日本爆发福岛核灾难之后,支持德国进行“能源过渡”的默克尔提出到2020年逐步淘汰核电站,而非此前计划的截止至2036年。

  自由民主党联盟未能跨越过最低的5%的得票率门槛,而没有资格进入德国联邦议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者而言,这可谓是获得了解脱,众多人士认为该党是大型企业及能源集团的主要支持者。

  德国可再生能源联盟(BE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由民主党反对能源转型的极端立场以及可再生能源法案(EEG)令中型可再生能源企业遭到蒙骗。因此,如今气候保护与能源政策的制定可以无需自由民主党的参与。

  德国可再生能源联盟也表达了对社会民主党联盟的担忧,这或许意味着对煤炭能源的再次支持,可再生能源联盟宣称,社会民主党与基督教民主联盟都没有表现出对不断壮大的气候保护与可再生能源草根团队的大力支持,也没有表现出迫切制定令人期许的经济与环保政策的意愿。

  然而,德国可再生能源联盟补充道,绿党联盟或许能为基督教民主联盟的能源政策带来新的生机并且“进一步推动能源转型的发展”,该联盟指出,能源转型意味着可持续性经济政策:中小型企业的就业、关键性产业今后的技术开发以及各州区域性经济增长。

  德国光伏产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Carsten Körnig表示,联邦选举之后,能源政策需要更好地与能源转型目标相一致。如今,能源转型遭遇搁置或者是不顾一切地削减补贴已经不再纳入讨论范围内。德国需要一个更为强大且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长远来看,到2020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及能效技术将占据该国能源总构成的50%。当前阶段必须设定这些目标。[page]
  Körnig补充道,德国可再生能源联盟将对新任联邦政府提供建议与支持。

  据德国记者与作家Franz Alt透露,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及其巴伐利亚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则对淘汰核能“缺乏热情”。其中部分人士可能倾向于延长核电站的使用年限。他们对于能源转型的问题并不十分严肃。

  同样的,Alt认为:“社会民主党中大部分人士仍然支持老旧的煤炭产业。众多社会民主党人士更乐意看到煤炭转型,而非可再生能源转型。”

  虽然众多人士寄希望于基督教民主党与绿党联盟,但是如此组合或许并不符合实际。虽然绿党领导人并没有排除与基督教民主联盟对话的可能性,但是他们怀疑形成联盟的可能性,声称两党在众多不同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对于德国光伏产业而言,由默克尔领导的最新政府将对可再生能源采取何种政策取向仍然有待观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合作方,但默克尔自身不止一次采纳了基督教民主联盟偏左派的立场,其中包括进行能源转型在内。

  尽管如此,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改革已经导致德国家庭能源成本上涨。新任政府将面临如下几大棘手问题:

  尽管批发电力价格不断下调,但是今后FIT上网电价补贴已经导致德国家庭电价居高不下。

  钢铁工厂及铝冶炼厂等能源密集型企业可免除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税收。

  为了接纳庞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馈入国家电网,能源基础设施更新急需大量投资,其中包括电网扩张、创建光伏及风电储能系统。

  德国环境部长Peter Altmaier表示,让电力消费者继续承担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这令人无法接受。Altmaier认为德国能源转型需要投入1万亿欧元。

  SolarWorld首席执行官Frank Asbeck表示,我认为继续实行基督教民主联盟政策是富有建设性的。我认为,环境部长Altmaier进一步改革可再生能源法案的计划十分明智。如果社会民主党,甚至是绿党不参与政策制定的话,那么就肯定不会对政策产生不利的影响。

  然而,Asbeck对自由民主党却没有丝毫的怜悯。“当一个民主选举出的党派被迫从议会离职的时候,这总是令人感到难过。但是自由民主党自身显得毫无举足轻重可言,在可再生能源法案改革方面也令人毫不可靠。”
分享到:

关键字:德国 光伏 大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