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德媒:未来电动车趋势更便宜销量更低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能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2013-09-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德国媒体报道,电动车的发展似乎陷入一种悖论状态:性能更好、价格更低,但却没有好的销量——未来的电动车以及混合动力车的技术性能会越来越出色,汽车厂商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也会不断地降低价格;但与此同时,各大汽车厂商却在不断下调自己的电动车销售目标。

  目前,全世界的电动车发展状况较为混乱,新锐品牌特斯拉战胜了豪华车领域的汽油机和柴油机车型,取得美国市场豪车领域的销量领先。日产聆风和欧宝Ampera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质量上可靠,但却发展缓慢。而宝马多年来的研发成功i3将于今年11月上市,其在2014年的销售目标定为4万辆。

  “大多数汽车厂商在电动车领域的实践将会限制在一到两款车型内”,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电动车领域合伙人贝恩哈特说道,“但所提供的车型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贝恩哈特领导了罗兰贝格内部一个电动车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德系车企的研究项目。根据该研究显示,未来电动车发展会呈现一个令人惊讶的态势:技术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但厂商们同时也在不断减少自己的生产计划。

  在目前的电动车市场上,最能代表厂商们的低价政策的两款车型是宝马i3和日产聆风。前者即将上市,而后者已经从2010年开始进入上市。宝马公司把i3的入门级版本定价设为3.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万),不仅是比原来预测的低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4万),对于一款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的汽车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属于“毁灭性”。而日产聆风在美国的售价,扣除美国政府的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4.5万)补贴的话,也已经降了20%,仅售2.8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万)。

  未来趋势:更好,更便宜,销量更低

  厂商的低价政策,似乎试图在更早的时候证明电动车项目的失败。因为即便价格降低,消费者们也无所行动。虽然在美国电动车销量节节攀升,但整体上,在街道上碰到电动车的概率跟遇到“远古时期”的老爷车差不多。

  “开一辆电动车需要莫大的勇气”,贝恩哈特如此解释消费者的不买账,“消费者需要众多的快速充电桩,比如在他们开车上班的时候。但是在绝大多数城市,公共充电装置的数量远不能满足要求”。与此相比,去加油站加油显得方便的多。

  此外,与之前相比,大多数汽车厂商们对快速扩大电动车的生产缺乏兴趣。原因是,每出售一辆电动车便要亏钱。

  未来电动车趋势更便宜

  Model S的成功让电动车领域新锐特斯拉成为一个异数。在美国市场,其月度销量超过奔驰S级、宝马7系以及奥迪A8等同等级的传统动力豪华车。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超过一半的客户此前购买过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车。

  优异的销量表现以及首次实现盈利的惊喜,刺激特斯拉在股票市场一路飘红。目前该公司的市值约为200亿美元,从年初以来涨了4倍。在今年3月,特斯拉Model S的月销量达到2300辆,其后有小幅下跌。而特斯拉创始人穆斯克把2014年的销售目标定为4万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公司瞄准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贝恩哈特把特斯拉的成功归结为瞄准了加州的客户群体。“特斯拉的客户群体为30-40万美元平均年收入,热爱自由,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而在特斯拉总部所在的硅谷地区,由于软件半导体等行业的集中,存在最密集的目标客户人群。

  不过特斯拉也面临质疑。在数年之后,大批传统汽车厂商也将制造出相同甚至质量更好的电动车,而由于大批量的生产,其价格还将比特斯拉更低。届时,将是特斯拉真正需要挑战时刻。不过,特斯拉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已经很不错。

  最大的失望:中国

  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像中国政府那样大力推动电动车的发展。光是为治理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政府就打算花大价钱推动电动车的使用,以净化空气。之前的两轮摩托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广受欢迎的摩托车由于采用二冲程燃油发动机污染大,中国政府在很多城市严禁其使用。而随后,没有空气污染的电动踏板车迅速攀升至一年4000万辆的销量。不过对于电动汽车,贝恩哈特如此总结道:“中国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虽然经过大力推动,但仍无法达到与国际对手竞争的水平”。而安全问题更是影响中国电动汽车的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