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我国光伏产业连续十多年来的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新增装机全球第一,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17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次实现超预期增长。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院长沈辉教授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度的光伏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或将取代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的地位。对此沈辉教授表示,不可否认印度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印度市场刚刚起步,还处于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的发展阶段;而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实现了从原材料、制造业到终端应用全产业链的领先与发展,与印度的光伏市场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印度短时间内难以取代中国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地位。另外,印度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去发展光伏,这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
四季度光伏市场将持续火热
从2015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都在超预期增长。沈辉教授认为,我国光伏应用推广能在近几年得到飞速的发展,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整体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成本大幅下降,促进了行业的爆发;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煤电等传统发电产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给了光伏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光伏扶贫的有效施行也极大地拓展了光伏产业的推广范围。
环保理念的推广以及行业的升级换代推动了光伏发电的需求,从这些角度来看,光伏发电未来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沈辉教授认为,在我国的发电市场,即使光伏发电只占5-10%的市场份额,那也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上半年经过“630”抢装之后,受美国“201”案以及领跑者项目的影响,三季度的光伏市场保持了强势的发展。对于四季度光伏市场发展趋势,沈辉教授也有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四季度的光伏市场仍然会保持强劲的势头,或许瓦克美国工厂面临停产会造成价格的小幅波动,但总的价格趋势不可能再涨。因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模式开始呈现多样化,使光伏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宽,所以第四季度的市场仍然会有很好的前景,而且我国每年新增20-30GW装机的发展态势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分之一地区提前实现平价上网
从最早的光伏电站几十年都无法收回成本,到现在的五六年就能收回成本;从最早的40元/瓦的太阳能组件到现在3元/瓦。如今,我国光伏产业离平价上网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沈辉教授认为,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是一个平均的概念,因为就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来说,各地之间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差距。阳光资源充裕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等,1000W太阳电池一年可能可以发到1600-1800度电,而像四川、贵州等阴雨天比较多的区域1000W太阳电池一年可能只能发到700-800度电,几乎相差一倍。
在这种资源的差别之下,我国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地区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平价上网;但是也有少部分地区因为太阳能资源贫乏而难以在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
光伏行业难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光伏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行业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沈辉教授表示,从政策方面来看,首先国家的一些政策没有得到具体的施行和推广;其次是补贴拖欠的问题,资金端的困难将阻碍企业的发展并挫伤企业的积极性。
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光伏行业的标准还不够完善,电站管理、建管方面还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另外,由于近年来行业发展太快,光伏行业处于人才比较缺乏的状态,真正了解以及真正懂行的技术专家并不多,所以需要加快人才的培养,以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光伏行业还有一个亟需突破的方面在于光伏装备以及仪器的生产。因为,我们目前所用的生产装备、测试仪器、包括工艺路线的很多原创性工作都是西方人首先开展的,如果太阳电池工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会措手不及,届时又需要花钱重新引进新的装备和仪器。所以,这是我国光伏产业需要突破的一个方面,其技术及研发都需要不断加强。
光伏企业该如何砥砺前行?
随着光伏市场趋于成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光伏补贴的下调也在倒逼企业降低成本。虽然说行业的发展势头始终强劲,但是光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却越来越大。
光伏产业发展以来,尚德、赛维、英利等光伏巨头都遭遇过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尚德和赛维经过重组后都还在继续发展,英利则能够借助于国内外低碳绿色发展大势,特别是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大格局更加坚定的发展。近来国内知名企业海润光伏也遇到了难题。对此沈辉教授认为,早期在杨怀进的带领下,海润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海润光伏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团队方面的协调问题。提到海润新的管理层,沈辉教授对海润新任总裁邱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邱新有能力带领海润走出困境,并表示仍然看好海润的未来发展。
2016年下半年的“低价拼杀”依然历历在目,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不少光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已经开始价格战,这对行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此,沈辉教授表示:“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我认为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促进行业健康的发展。我希望企业之间不要再出现低价竞争的现象,企业要保持长远的眼光,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破坏了行业的长远发展。”
“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对于低价中标价格战,行业人士以这三个词很精到地诟病道。
一轮价格战下来,一大批企业被干死,反倒是低劣产品大行其道,组件供应商、光伏电站质量急剧堪忧,最后的结果是全行业受损,没有谁是真正的大赢家。
但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的光伏行业的一些企业依然是乐此不彼,整个行业始终没有走出“死循环”:
第一幕,赚钱效应吸引大量投资进入,行业过热、盲目扩产;第二幕,产能过剩,行业下行,惨烈的价格战开打;第三幕,多败俱伤,行业萧条,光伏产业用几年时间来慢慢恢复元气。然后,第一幕再上演……
这是整个光伏行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光伏人的无奈。面对这新一幕即将上演的悲剧,每一个光伏人是时候该问问这些问题了:咱能不能不要再继续这个死循环?能不能不要再低价为王、劣币驱逐良币?能不能让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得到应有的优质优价的尊重?能不能抢饭吃的时候也多少在乎点吃相?
当光伏企业的良心领导人敢于正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中国光伏的产业才是真正走上了自我救赎的路上。否则,将永远走在老路上,走不出恶性价格竞争的泥坑,拥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冬天。
真心的希望在下一个四年,中国的光伏产业会走进一个新生时代,是大家共同创造、超越以往任何时候的一个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