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车补贴不再“吃大锅饭”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3-09-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业界期盼已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尘埃落定。工信部网站近日公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纯电动车的补贴从之前的4 .5万-6万元调整为3 .5万-6万元,而插电混动车型的补贴从原来的3万-5万元统一规范为3 .5万元。业内人士称,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由中央直接补贴到企业,使市场竞争更为透明,补贴政策从“大锅饭”式补贴转变为“择优”补贴。
<p></p>
    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有变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新能源新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匹配,是从环境和消费者以及技术进步角度考虑的,最大的亮点在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标准———采用乘用车补贴以里程为单位以及新增中型纯电动客车的补贴标准。
 
    2010年版的政策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电动车最低补贴4.5万元,插电式混动补贴3万元。《通知》此次对纯电动车的补贴从之前的4.5万-6万元调整为3.5万-6万元,续驶里程为达到250公里以上,才可实现最高补贴6万元;而插电混动车型的补贴从原来的3万-5万元统一规范为3.5万元。尽管补贴力度稍有收缩,但操作性更强,指标更硬,比节油率和电池容量的考核更有效果。同时,消费者使用电动车不需要关注电池容量,而是要电池容量带来的续航里程和便利性问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析,从补贴情况看,能达到6万元补贴的目前仅有比亚迪的E6,其销量也算较大。而5万元层级补贴的产品并非主力销量车型,且续航里程大部分处于此次5万元补贴的150公里底线附近,能否通过国家权威检测而有效获取补贴具有不确定性。但有业内人士称,该轮政策是否有助于实现科技部此前制定的“2015年完成新能源汽车50万辆销量”目标仍比较悬。
 
    惠州新能源车市场还在起跑线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就此问题还发表了一篇评论,称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仍然维持了过去政策强调的试点示范机制,这项政策应取消试点示范。“进行示范试点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某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没有经验积累,需要通过试点来进行总结,以完善相关政策并进行大规模推广。而一些县级城市的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很感兴趣,但如果他们当地不能列入试点的话,就根本不能购买这些新能源汽车,毕竟只有试点示范的地方才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才能上牌照。”
 
    《通知》还明确指出:此次的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那么,惠州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是否能成为试点示范城市?不少消费者也在关心这个问题。
 
    惠州汽车流通协会会长陈小卡则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家提倡新能源车,但是要走向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在一些大城市应用推广新能源车,长远来看,惠州也是有可能成为试点城市的。但目前惠州基本对新能源车没需求,政府支持了才会有需求。政府要推广新能源车一般都是从公交车开始的,现在公交车都没开始,私家车就更不可能了。汽车行业一般是哪种车好卖就卖哪种车。”
 
    张志勇接受南都记者认为,就惠州来说,成为试点城市不是看够不够格,而是要不要做的问题。惠州想要成为试点城市是需要申请的,必须在2014年1月15日前提交申请,若具备试点城市的条件的话就可能进行试点,这是地方政府的主动性问题。
 
    [政策聚焦]

    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
 
    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在80(含80)-150公里之间的,每车补贴3.5万元;续驶里程在150(含150)-250公里之间的,每车补贴5万元;续驶里程在250(含250)公里以上的,每车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每车补贴3.5万元。

    [市场形势]

    今年1-8月

    电动车销量增长60%
 
    根据乘联会数据研究统计分析,2012年电动车产销13418台,混合动力12318台,年度总量达到近2.6万台。其中,混动大巴、电动乘用车和混动轿车是三大支柱,混合动力大巴产销5599台,纯电动乘用车9704台,混合动力狭义乘用车产销6029台。
 
    2013年1-8月,混动大巴发展很快,产销6028台,同比增长195%。而2013年电动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60%,增长速度也很快。尤其可喜的是今年1-8月电动狭义乘用车的产销6034台,实现较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补贴 不再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