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新材料大而不强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3-09-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3国际先进材料大会正在青岛召开。世界最前沿的新材料研发现状如何?中国新材料研发及产业离世界前沿有多远?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唐见茂教授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与新技术深度融合
 
    “当今,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唐见茂告诉记者,比如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环境友好材料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将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说到新材料,并不仅仅指一种产品,通常是指一个新材料的产业链。”唐见茂给记者举例说,比如半导体照明,从上游的芯片材料到中游的各种产品开发到下游的应用,这一条完整产业链有各种新材料的影子,同时,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又会极大地促进一类新材料的发展。
 
    唐见茂认为,发展绿色、高效、低能耗、可回收再用的新材料以及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我看来,未来新材料在建材领域的目标是:抗菌、防霉、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唐见茂表示,中国在新材料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国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平均年增长10%,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唐见茂说,除了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现在中国可以算是材料大国,但还不是材料强国。我们许多关键产品还依赖进口,如高铁的轮对材料、第三代锂电正极材料、半导体上游材料等,都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唐见茂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型材料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少,产学研用相互脱节的问题。
 
    对此,唐见茂认为,可以着手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建立由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的创新联盟,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同时,从国家层面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材料由资源型向集约型转变,营造使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的机制和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新材料 大而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